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鍋煙的意思、鍋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鍋煙的解釋

鍋底上的煙灰。 沙汀 《丁跛公》:“十多個臉上塗着鍋煙,頭上插着油紙枚子的漢子,沖進來了。” 耿簡 《爬在旗杆上的人》:“石灰刷個白地子,用鍋煙子寫标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鍋煙(guō yā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名詞,指鍋底長期受火焰熏燒後形成的黑色煙灰,亦稱“鍋煤”“鍋底灰”。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基本釋義

指附着于炊具(如鐵鍋、陶鍋)底部的黑色炭化物,由燃料(柴草、煤炭)不完全燃燒産生。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文獻,如《紅樓夢》第四十二回提及“鍋煙氣”可入藥。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1238頁)


二、詳細釋義與文化關聯

  1. 物質屬性

    鍋煙主要成分為碳微粒,質地輕脆,易脫落。傳統中醫将其列為藥材(稱“百草霜”),用于止血、解毒,常見于《本草綱目》等典籍。

    來源:《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第8冊)

  2. 生活應用

    • 制墨原料:古代混合膠質制成廉價墨塊,供書寫或拓印。
    • 民間工藝:部分地區用作染料或陶器釉料成分。

      來源:《中國民俗辭典》(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07頁)


三、現代語境中的用法

在方言與文學作品中,“鍋煙”常隱喻生活艱辛或陳舊事物,如諺語“一臉鍋煙像竈神”(形容面容污濁)。當代使用多見于民俗研究及傳統醫學文獻。

來源:《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卷)


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學術文獻,涵蓋語言學、民俗學、中醫藥學多維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鍋煙”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鍋底附着的煙灰,通常因長期燒火形成,呈黑色粉末狀。舊時民間常用它作為書寫或染色的材料,例如制作簡易墨汁或書寫标語。

二、使用場景

  1. 字面用途
    在文學作品或方言中描述鍋底灰,如沙汀《丁跛公》提到“臉上塗着鍋煙”以刻畫人物形象。
  2. 引申用途
    可制成“鍋煙子”,用于書寫、染色或傳統工藝(如制墨)。

三、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提到“鍋煙”作為成語,比喻“家庭生活繁忙”(如炊煙袅袅的景象),但此用法較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相關詞彙

若需進一步了解方言用法或文學案例,可參考《丁跛公》等作品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挨打報刊貶量冰月弼諧觇觑晨暮馳突寵存憃弱彈铗堤岸刁婆堕窳肚束三條篾訛衰飛書走檄複蹈前轍幹糒搆虐官亭姑老爺環駭嬌啼節度使結客坑降跨帶款舊逵舍擴音機靓審廉廉離隊琉璃榻路見不平,拔劍相助媒孼面命耳提名靰利鞚披校氣土饒減熱鍋上螞蟻稔寇掃地韶茂攝勾沈卧鐵蹄聽不清通行馬牌頭壅外國貨煨幹避濕未能穩定巫兒五四青年節無有鄉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