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椁席的意思、椁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椁席的解釋

舉行喪奠禮儀時設在帷帳中的神坐之席。《周禮·春官·司幾筵》“其柏席用萑黼純” 漢 鄭玄 注:“柏,椁字磨滅之餘。椁席,藏中神坐之席也。” 賈公彥 疏:“謂於下帳中坐設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椁席”是古代喪葬禮儀中的專用術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詞義解釋

椁席(拼音:guǒ xí)指古代舉行喪奠儀式時,設在帷帳中供神靈憑依的席位。其作用是為祭祀時象征逝者靈魂的“神主”提供安放之處,屬于喪禮中的禮儀陳設。

文獻依據

  1. 《周禮》記載
    《周禮·春官·司幾筵》提到“其柏席用萑黼純”,漢代鄭玄注解時指出“柏”實為“椁”字因磨損而殘存的字形,并明确“椁席”即“藏中神坐之席”,即喪禮帷帳内設置的祭祀席位。

  2. 賈公彥的補充
    唐代賈公彥在《周禮疏》中進一步說明,椁席需布置在“下帳”(即喪禮用的帷幔)中,體現對逝者的尊崇。

延伸解析

該詞反映了古代喪葬文化中對靈魂安置的重視,通過特定儀式空間(帷帳)和器物(席)構建人與神靈的溝通場景。需注意,現代語境中此詞已不常用,主要用于研究禮制或古籍時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椁席的意思

椁席(guǒ xí)是指用于蓋棺材的棺褥或棺椁。它是古代中國傳統葬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用于保護和安置逝者的遺體,并在葬禮中發揮重要的象征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椁席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巾(jīn),其中“木”是主體部分,表示與樹木有關,而“巾”則表示與頭巾、紡織品等有關。椁席的總筆畫數為19。

來源和繁體

椁席一詞源于古代文字,經過演變和發展,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漢字。在繁體字中,椁席的寫法為“槨席”,保留了古代的字形和意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椁席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古籍記載,椁席最早的寫法是“椁”字加上“席”字,表示椁内的褥子或鋪在椁上的墊子。

例句

1. 在古代,椁席被視為祭奠逝者的重要儀式之一。

2. 葬禮上,親友們将椁席輕輕蓋在棺椁上,表示對逝者的尊敬和懷念。

相關詞彙

1. 組詞:椁棺(guǒ guān)

2. 近義詞:棺椁(guān guǒ)

3. 反義詞:帷褥(wéi rù)

總結:椁席是古代漢字中常用的詞彙,意為蓋棺材的棺褥或棺椁。它承載着中國傳統葬禮的重要象征意義,在古籍中有多種寫法。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槨席”。與椁席相關的詞彙有椁棺和棺椁,其中帷褥為其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