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國柄。政府或國君的權力。《管子·山權數》:“筴豐則三權皆在君,此之謂國權。”《漢書·五行志中之下》:“ 襄公 時,天下諸侯之大夫皆執國權,君不能制。漸将日甚,善惡不明,誅罰不行。” 顔師古 注:“謂 襄 十六年會於 溴梁 ,諸侯之大夫盟皆類此。”《宋書·恩倖傳序》:“權幸之徒,慴憚宗戚,欲使幼主孤立,永竊國權。”
(2).國家的主權。 匡互生 《五四運動紀實》:“這回運動所标出的公用語為‘外争國權,内懲國6*賊’。”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國權漢語 快速查詢。
“國權”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應用:
政府或國君的權力
指國家政權或統治者的掌控力,如《管子·山權數》提到“三權皆在君,此之謂國權”,強調君主對國家資源的集中管理。漢代《漢書》也記載諸侯大夫“執國權”導緻君權旁落的現象。
國家的主權
現代語境中多指國家獨立自主的權力,如五四運動口號“外争國權,内懲國賊”即強調維護國家主權完整。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記載與現代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管子》《漢書》原文或五四運動相關研究文獻。
國權是指一個國家的權力或主權。它代表了一個國家在内政和外交事務上的獨立和自主權利。國權是國家發展、維護和保護的重要基礎。
國權由“囗”和“十”兩個部首組成。拆分後,國權有9畫。
國權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國語·周語》一書中,所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曆史。
國權的繁體字形為「國權」。
在古代,國權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候「國」的寫法可以是「玉鳥」或「五日」。而「權」則可以是「手」加上「目」,或者是「木」加上「四」。
1. 在新憲法中,明确規定了國家元首行使國權的方式和範圍。
2. 國權的行使應符合法律法規,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
- 國家權力
- 國家主權
- 國家管轄權
- 國家主權
- 國家權力
- 國家權威
- 國家無權:指國家在某些方面或特定情況下失去權力或主權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