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際公制的意思、國際公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際公制的解釋

國際通用的計量制度。其主要優點是:單位的選取有可靠的标準;各基本單位(長度、質量)間有密切聯繫;采取十進位制。創始于 法國 ,1875年, 法 、 德 、 美 、 俄 等十七國的代表在 巴黎 籤訂米突公約,并成立國際計量局,規定幾個基本單位,又稱主單位:(1)長度單位為米,代號m。(2)質量單位為千克(公斤),代號kg。(3)容量單位為升,代號I。由基本單位推導出的單位叫導出單位,如面積的單位平方米。國際公制簡稱公制,也叫米制。我國*********在1959年6月公布,确定國際公制為我國的基本計量制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際公制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制度體系,其核心是以"米"為長度基準、"千克"為質量基準的十進制計量系統。該制度最早可追溯至1791年法國制定的米制體系,後經國際計量大會(CGPM)不斷完善,形成現今通行的國際單位制(SI)。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公制"是"國際公制"的簡稱,包含七大基本單位:米(長度)、千克(質量)、秒(時間)、安培(電流)、開爾文(溫度)、坎德拉(發光強度)和摩爾(物質的量)。各衍生單位通過十進制進行換算,如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

中國自1959年起全面推行公制計量體系,國務院頒布的《關于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明确規定公制為基本計量制度。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第三條重申國際單位制是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基礎。國際計量局(BIPM)官網顯示,全球已有192個國家籤署《米制公約》,在貿易、科技、教育等領域實現計量标準統一。

網絡擴展解釋

“國際公制”一般指國際通用的度量衡系統,即國際單位制(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簡稱SI)。它是現代科學、工業和貿易中最廣泛使用的計量标準,具有以下核心特點:

  1. 基本單位
    國際公制以7個基本單位為基礎:

    • 米(m,長度)
    • 千克(kg,質量)
    • 秒(s,時間)
    • 安培(A,電流)
    • 開爾文(K,溫度)
    • 摩爾(mol,物質的量)
    • 坎德拉(cd,發光強度)
  2. 十進制與标準化
    所有導出單位(如牛頓、焦耳等)均通過基本單位以十進制倍數或分數(如千、毫、微)擴展,便于計算和轉換。例如:1千米=1000米,1厘米=0.01米。

  3. 曆史背景
    公制起源于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期,旨在統一混亂的傳統計量方式。1875年《米制公約》籤訂後,國際公制逐步成為全球标準,目前幾乎所有國家(除美國等少數地區外)均采用。

  4. 優勢

    • 科學通用性:全球科研、工程領域統一使用,避免單位混淆。
    • 國際貿易便利:簡化跨國商品規格和數據的交流。
    • 教育普及性:十進制邏輯清晰,易于教學。
  5. 與英制的區别
    英制單位(如英寸、磅、華氏度)主要在美國等少數地區使用,其單位間換算複雜(如1英裡=1760碼),而國際公制完全基于十進制,更符合現代需求。

若需更詳細的技術定義(如“1米”的光速定義或“1千克”的普朗克常數關聯),建議參考國際計量局(BIPM)的官方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

保銮材異殘毀側商調朝天搗亂癡絶俶載撮擁單身漢砥砺名節分茶撫導幹謀高材臯蘇歌抃觀衆合擊圈厚土恢漫扈聖簡曠驕才絞刑架假器金柅靳色睽孤拉鋸樂萬賣傲漫靡梅香門箋面帛蔑然銘記不忘沐日浴月逆喻披凍竊赀情深骨肉羣昏認奴作郎審交飾表飾潔石梅私酤灘船缇盎填海替己抟人外相韋脂物牲庠校斆死挾山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