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布谷鳥的别稱。布谷鳴聲如呼“郭公”,故稱。 元 李孝光 《寄朱希顔》詩之一:“會有行人回首處,兩邊楓樹郭公啼。” 明 高啟 《同杜徵士寅過南渚赴朱七丈招飲》詩:“果熟皆梅子,禽啼盡郭公。” 金檀 注:“《禽經》:‘郭公,鳥名,即布穀也。’” 清 曹寅 《鲥魚》詩:“涔涔江雨熟梅子,黯黯春山啼郭公。” 徐珂 《清稗類鈔·動物·布穀》:“布穀,一名鳲鳩,又名郭公,絶類杜鵑,而體較大。”
(2).傀儡。《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五·邯鄲郭公歌》 郭茂倩 題解引《樂府廣題》:“ 北齊 後主 高緯 ,雅好傀儡,謂之‘郭公’,時人戲為《郭公歌》。” 唐 溫庭筠 有詩,題曰《邯鄲郭公詞》。
“郭公”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分析:
解釋:因布谷鳥的鳴叫聲類似“郭公”發音,故得此名。
文學例證:
曆史典故:北齊後主高緯喜好傀儡戲,時人稱傀儡為“郭公”,并衍生出《邯鄲郭公歌》。
文化關聯:唐代溫庭筠曾以此為題作詩《邯鄲郭公詞》,反映傀儡戲在當時的影響。
基本含義:象征困境中堅持正義、崇尚公道的品質。
來源:源自古代傳說人物“郭公”,他因正直不畏權勢、揭露腐敗而成為正義的代名詞。
使用場景:多用于褒揚品德高尚或堅持原則的人物。
“郭公”的釋義需結合語境,常見為鳥類别稱和傀儡代稱,而作為成語使用時則帶有道德象征意義。不同文獻中具體含義可能側重不同,建議通過權威詞典進一步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