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夫人的意思、國夫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夫人的解釋

命婦的一種封號。《通典·職官十六》:“大 唐 外命婦之制,諸王母、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及國公母、妻,為國夫人。”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國夫人》:“ 宋 鄱陽侯 孟懷玉 母,拜國夫人,洎 隋 高涼 洗氏 以功封譙國太夫人,此夫人封國之始也。”《宋史·職官志三》:“外内命婦之號十有四:曰大長公主,曰長公主,曰公主,曰郡主,曰縣主,曰國夫人……曰孺人。” 清 李慈銘 《越缦堂讀書記·劄記》:“至婦人之封, 六朝 以前見於史傳者,間有國夫人、太夫人之封,其詳不可考。 唐 則一品封國夫人,二品三品郡夫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夫人"是中國古代命婦制度中的高級封號,始見于唐代官僚體系,主要授予皇室成員或功臣之妻母,具有明确的等級象征與社會功能。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稱號屬于"外命婦"範疇,需經朝廷冊封方可使用,其品秩與受封者丈夫或兒子的官職直接關聯。

從制度沿革分析,《中國曆史大辭典》指出唐代确立一品國公及郡公妻母封"國夫人",宋代細分國公夫人、郡國夫人兩級,至明代發展為郡王正妃的專屬稱謂。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中特别強調,此封號不得世襲且需配合魚符制度使用,突顯其作為身份憑證的嚴肅性。

該稱號的社會意義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象征家族政治地位,如《唐六典》載國夫人可享俸祿與儀仗;其二承擔教化職能,宋代墓志銘常見國夫人主持宗族事務的記載。需要說明的是,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作為活躍詞彙使用,僅存于曆史文獻與古典文學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國夫人”是中國古代對命婦(受朝廷封號的貴族女性)的一種高級封號,其含義和封授标準隨朝代演變有所不同。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曆史演變

  1. 起源與唐代制度
    唐代初期,國夫人主要作為外命婦(官員母、妻)的封號,授予文武官一品及國公的母親或妻子。中後期逐漸擴展至内命婦(皇室女性親屬),如武則天的姐姐武順被封為韓國夫人,後追贈鄭國夫人。

  2. 宋代發展
    宋代封授範圍擴大,宰相、三師、三公、親王等高級官員的妻子可獲此封號,并被納入“九等外命婦”體系,屬于一品诰命夫人。

  3. 明代延續
    明代延續前制,規定公爵的母親或妻子封為某國夫人(如“魏國夫人”)。


二、封授标準與特點


三、著名例子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各朝代完整封授規則,可查閱《事物紀原》《宋史》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欛柄白發丹心磅硠報闆飽蓬蓬本懷變缞比較成本說餅肥並緣部吏不鑿蛏苗城阙疊字詩弟昆二諾垩室分肌劈理撫念負痛剛正不阿姑媽悍狡化感火春火紙祭鍊祭壇叩辭魁彥狼燧冷眉冷眼連蔕埋羹太守蠻暴朦胴命爵母弦匿耀槃礴奇弄奇文齊雲樓全真娆害人壽保險時傑十眉石峽私意檀溪探珠徒配窩縮閑飰香城仙音院謝殁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