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ver praise] 過分的稱贊,過格的贊賞。對别人的稱贊表示客氣的話
你太過譽了,實在不敢當
(1).過分稱贊。《韓非子·難一》:“故曰: 管仲 有失行, 霄略 有過譽。”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七缪》:“是故同體之人,常患於過譽。” 劉昞 注:“其相譽常失其實也。” 宋 王無咎 《題崔圓傳後》:“夫 愈 ( 韓愈 )以文行賢後世,必不輕其言,過譽諸人,其事可信無疑矣。”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對已有恩者不過譽,對已有怨者不貶低。”
(2).用作謙詞。 明 馮夢龍 《萬事足·衫襟重會》:“ 陳嬸嬸 ,休得過譽。” 阿英 《戎行兼言藝文事》:“ 陳毅 同志如此過譽,今又寄予厚望,隻能說是對我的激勵、鞭策。”
“過譽”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表達對他人過度稱贊的謙虛回應,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過譽”指過分的稱贊或超過實際情況的贊賞,常用于回應他人對自己的誇獎時表示謙遜。例如:“您如此過譽,實在不敢當。”
語境與态度
曆史與引用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已有使用,如《韓非子·難一》提到“霄略有過譽”,三國時期劉劭的《人物志》中也強調“過譽”會導緻評價失實。
使用“過譽”時需注意場合和語氣,避免讓對方感到被否定。例如在正式場合或對長輩時,更適合用“您過譽了”而非直接指出他人評價不實。
《過譽》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是由兩個字組成的:過(guò)和譽(yù)。
《過譽》中,過的部首是“辶”,它一共有4畫;譽的部首是“言”,它一共有7畫。
《過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語。過指的是超過、超越,譽指的是贊譽、稱贊。合在一起即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物的評價過高,超過了實際情況。
《過譽》的繁體字為「過譽」。
在古時候,過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譽在古時候的寫法是「譽」。
1. 他在比賽中獲得了一次勝利,但是被過譽為天才選手。
2. 這部電影被一些評論家過譽為今年最佳影片。
3. 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的成就被過譽,導緻他承擔了過高的壓力。
1. 過度(guò dù):表示超過正常、適度的程度。
2. 過高(guò gāo):表示超過正常、合理的高度或程度。
3. 誣譽(wū yù):表示虛假的稱贊、誇獎。
過分、高估、誇大
貶低、诋毀、輕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