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經過君主所立之位置。《論語·鄉黨》:“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過君之空位。” 唐 韋湊 《論谥節愍太子疏》:“夫臣子之禮,嚴敬斯極,故過位必趨。”
(2).前往某一處所。 宋 葉適 《忠翊郎武學博士蔡君墓志銘》:“故事,館伴非上旨,不過虜使位,上令君過位諭虜使,虜使固辭,詔改宴為茶酒而已。”
“過位”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兩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
經過君主之位
指臣子經過君主空置的座位時需保持恭敬姿态。如《論語·鄉黨》記載:“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即經過君主位置時神色莊重、腳步加快()。
引申為禮儀規範
唐代韋湊在《論谥節愍太子疏》中提到:“過位必趨”,強調臣子對君主之位的敬畏()。
前往某處所
如宋代葉適《蔡君墓志銘》中“過位谕虜使”,意為前往使臣所在處傳達旨意()。
現代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部分現代解釋認為“過位”可指超越自身地位或能力範圍(如),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
《過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超越、超過現有位置或地位。
這個詞的構成部分包括“辶”和“位”兩個部首。
“辶”是表示“走”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一種行動的象形部首。
“位”是表示“位置”或“地位”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一種代表地點的表意部首。
漢字《過位》的來源比較古老,最初寫作“越位”,表示在比賽或競争中超過對手的位置。
這個詞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過位」。
在古代,漢字《過位》可以寫成「越位」或「逾位」。
「越位」中的「越」字由兩個「辶」相疊,下面一個表示行走,上面一個起到強調的作用。
「逾位」中的「逾」字由「辶」和「于」組成,表示超過、過度的意思。
1. 在比賽中他展現了超群的能力,不僅迅速地過位,還成功得分。
2. 他的努力使他得以過位,脫離了曾經的困境。
1. 超位:超越既定位置或地位。
2. 逾越:超過、跨越。
3. 邁過:越過或跨越某個障礙或界限。
1. 超越:超過、超過預期。
2. 超過:超過、勝過。
3. 跨越:越過、超越某個界限或障礙物。
1. 留位:保留原有位置,不去超越。
2. 追隨:跟隨,不超越或超過。
3. 撤退:從原有位置或地位退後或撤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