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身的意思、過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身的解釋

(1).加在身上。 宋 張詠 《再任蜀川感懷》詩:“官職過身髩已衰,傍人應訝退休遲。”

(2).過世;去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回:“自從你祖老太爺過身之後,你母親就跟着你老人家運靈柩回家鄉去。” 歐陽山 《金牛和笑女》:“自從 邝 淩 兩家的老人都過身之後, 金牛 仍然在鄉下當佃戶。”

(3).經過。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許多地方陰溝中湧出水來,在這些地方照例常常有人不能過身。” 王西彥 《古屋》第一部三:“ 日本 兵打過來了,天天飛機到頭上來過身。” 葉紫 《豐收》二:“大前天在渡口上 曹炳生 肉鋪門前,還看見了他提着一隻籃子,買了一點酒肉,搖頭晃腦地過身。”

(4).放過;饒恕。揚州評話《火燒博望坡》:“人衆都曉得 張飛 的習性,遇事歡喜搶先,哪一個把他這個頭功占去了,他跟你有得沒得過身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過身”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1. 過世/去世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多用于方言或文學作品中,表示人去世。例如: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回提到“祖老太爺過身”;
    • 歐陽山《金牛和笑女》中描述“老人過身”。
  2. 經過
    指從某處通過或時間流逝。例如:

    • 沈從文《從文自傳》中描寫“陰溝湧水,人不能過身”;
    • 王西彥《古屋》提到“日本兵飛機過身”。
  3. 加在身上
    古義中表示責任、官職等施加于身。如宋代張詠詩句“官職過身髩已衰”。

  4. 放過/饒恕
    較少見的用法,表示寬容或不予追究。例如《火燒博望坡》中“張飛遇事搶先,沒得過身”。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過身

“過身”是一個常見的漢語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體或形态發生變化或轉化。它可分為兩個字,即“過”和“身”。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過”字的部首為“辶”,總共有辶、阝、邑、巛、走五個部首,具體的筆畫數為4畫。

“身”字的部首為“身”,總共有身一個部首,具體的筆畫數為7畫。

來源

這個詞語的來源不太明确,但據考古學家推測,它最早可能出現在古代銘文或古籍中。在古代的文字記載中,可以發現類似“過身”這樣的詞語的使用。

繁體

在繁體中文中,“過身”可以寫作「過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一些古籍和古碑所記錄的漢字形狀與現代有細微的差異。因此,古時候的“過身”可能有一些變化,但整體上的意思與現代相似。

例句

這個詞語的使用非常廣泛,常見于口語和書面語中。以下是一些“過身”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突然變得蒼老,過身太快了。

2. 這幅畫的表現力非常出色,完美地捕捉到了舞者的過身。

3. 孩子長大後,她會過身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成年人。

組詞

根據“過身”的意思,我們可以和其他詞語進行組合,形成新的詞彙。例如:“過身衣”(指服飾的改變)、“過身作”(指作品的變化)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
1. 轉變:指某人或某物的發展過程中的變化。
2. 變化:指某人或某物的狀态、形态或性質上的改變。

反義詞:
1. 不變:指某人或某物保持原有狀态,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2. 維持:指保持某人或某物的狀态或形态不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