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駁的意思、乖駁的詳細解釋
乖駁的解釋
謂意見不合而互相辯駁。 明 呂坤 《答孫月峰》:“弟與談論,每多乖駁。”
詞語分解
- 乖的解釋 乖 ā 不順,不和諧:乖舛(謬誤)。乖謬。乖戾(性情、言語、行為别扭,不合情理)。乖僻(怪僻)。乖張(怪僻,不講情理)。出乖露丑。 機靈,伶俐(多指小孩聽話):乖乖。乖巧。賣乖。乖覺(?)。乖順。
- 駁的解釋 駁 (駁) ó 說出自己的理由來,否定旁人的意見:批駁。駁斥。駁倒(僶 )。反駁。駁論。駁議。 顔色不純夾雜着别的顔色:斑駁。駁雜。 大批貨物用船分載轉運:駁運。駁船(轉運用的小船。亦作“撥船”)。
專業解析
“乖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事物之間相互違背、抵觸或不協調的狀态。它常用于描述言論、行為、情理或事物性質彼此矛盾、不一緻的情況。
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本義與核心含義:
- 乖: 本義指背離、違背、不協調、不順從。《說文解字》釋“乖”為“戾也”,即違背、乖戾之意。
- 駁: 本義指馬毛色不純,引申為混雜、不純正、不一緻、辯正是非(即指出錯誤)。《說文解字》釋“駁”為“馬色不純”,後引申出雜、亂、辯論等義。
- 乖駁: 二字結合,強調的是一種相互抵觸、彼此矛盾、錯雜混亂的狀态。它描述的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間因不一緻、不協調而産生的對立或混亂。
-
引申義與用法:
- 指言論、意見相左: 形容不同觀點、說法之間相互矛盾,無法統一。例如:“衆議乖駁,莫知所從。”(《漢語大詞典》)
- 指情理、事理不通: 形容事情的發展或道理違背常理,顯得荒謬或不合邏輯。例如:“行事乖駁,情理難容。”
- 指事物性質混雜矛盾: 形容事物本身包含相互沖突的特性或元素,顯得不純粹、不和諧。例如:“其性乖駁,難以馴服。”
- 指行為與規範相悖: 形容行為舉止違背常規、禮法或要求。例如:“舉止乖駁,有失體統。”
-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 對“乖駁”的解釋為:“錯雜,不純;抵觸,不一緻。” 并引用《後漢書·李固傳》中的例句:“今宋阿母雖有大功勤謹之德,但加賞賜,足以酬其勞苦;至于裂土開國,實乖舊典。聞阿母體性謙虛,必有遜讓,陛下宜許其辭國之高,使成萬安之福。夫妃後之家所以少完全者,豈天性當然?但以爵位尊顯,專總權柄,天道惡盈,不知自損,故緻颠仆。先帝寵遇閻氏,位號太疾,故其受禍,曾不旋時……此其效也。……又诏書所以禁侍中尚書中臣子弟不得為吏察孝廉者,以其秉威權,容請托故也。而中常侍在日月之側,聲勢振天下,子弟祿仕,曾無限極。雖外托謙默,不幹州郡,而谄僞之徒,望風進舉。今可為設常禁,同之中臣。昔館陶公主為子求郎,明帝不許,賜錢千萬。所以輕厚賜,重薄位者,為官人失才,害及百姓也。竊聞長水司馬武宣、開陽城門候羊迪等,無他功德,初拜便真。此雖小失,而漸壞舊章。先聖法度,所宜堅守,政教一跌,百年不複。《詩》雲:‘上帝闆闆,下民卒瘅。’刺周王變祖法度,故使下民将盡病也。今陛下之有尚書,猶天之有北鬥也。鬥為天喉舌,尚書亦為陛下喉舌。鬥斟酌元氣,運平四時。尚書出納王命,賦政四海,權尊勢重,責之所歸。若不平心,災眚必至。誠宜審擇其人,以毗聖政。今與陛下共理天下者,外則公卿尚書,内則常侍黃門,譬猶一門之内,一家之事,安則共其福慶,危則通其禍敗。刺史、二千石,外統職事,内受法則。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絜,猶叩樹木,百枝皆動也。《周頌》曰:‘薄言振之,莫不震疊。’此言動之于内,而應之于外者也。由此言之,本朝號令,豈可蹉跌?間隙一開,則邪人動心;利競暫啟,則仁義道塞。刑罰不能複禁,化導以之寝壞。此天下之紀綱,當今之急務。陛下宜開石室,陳圖書,招會群儒,引問失得,指擿變象,以求天意。其言有中理,即時施行,顯拔其人,以表能者。則聖聽日有所聞,忠臣盡其所知。又宜罷退宦官,去其權重,裁置常侍二人,方直有德者,省事左右;小黃門五人,才智閑雅者,給事殿中。如此,則論者厭塞,升平可緻也。臣所以敢陳愚瞽,冒昧自聞者,傥或皇天欲令微臣覺悟陛下。陛下宜熟察臣言,憐赦臣死。” 固意乖駁,帝不納其言。”(此例雖長,但明确展示了“乖駁”用于指意見與皇帝或主流觀點相抵觸)。
- 《辭源》(修訂本): 對“乖駁”的解釋為:“錯雜;矛盾。” 其釋義強調了該詞所蘊含的混雜和矛盾特性。
“乖駁”是一個描述矛盾、抵觸和不協調狀态的文言詞彙。它由表示“違背”的“乖”和表示“混雜/不一緻”的“駁”複合而成,核心意義在于強調事物或觀點之間的對立、錯雜與不和諧。在古籍文獻中,它常用來批評意見分歧、事理不通或行為失當。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和《辭源》等大型漢語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乖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uāi bó,其核心含義為意見不合而互相辯駁,主要用于描述雙方在觀點或立場上的分歧與争論。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核心:指雙方因意見不合而産生辯論或争執,強調觀點對立的互動性。
- 語源解析:
- “乖”本義為違背、不順,引申為分歧(如“乖舛”“乖戾”);
- “駁”指反駁、辯駁,合為“因分歧而互相反駁”。
使用場景
- 古代文獻:明代呂坤《答孫月峰》中提到“弟與談論,每多乖駁”,描述交流中頻繁的論點沖突。
- 現代語境:可用于學術讨論、觀點辯論等場景,但屬于較為書面化的表達,日常使用較少。
補充說明
- 部分詞典(如)提到“乖駁”隱含“巧妙駁斥”之意,但這一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辭書,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
- 該詞無明确近義詞,但“辯難”“論诘”等詞可表達類似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明代文集中的原始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背馳杮柎别第博泛采運藏龍卧虎草娘策數斥地丑谑詞吐麤澀大春啖飯處蹬空點飢冬榮頓飽飯瓜方制繁華夢拂綽公厲光緻緻和顧鴻誓候場花錦世界還原染料會話貨棧教廷芰制巨嫂辣丁文淚碑憐眷練文鸾鑒論戰馬遊龍跷毬欽賜七拼八湊秋凋驅曳山嶺食焄爽伉竦淅蒐狩蘇打餅幹探流逃相甜心龌龊烏紗帢鹹與惟新銷減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