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勾卒的意思、勾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勾卒的解釋

即句卒。軍陣名。 唐 韓愈 《曹成王碑》:“大選 江州 ,羣能著職,王親教之搏力、勾卒 嬴 越 之法。” 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昌黎集》:“‘王親教之搏力、勾卒 嬴 越 之法。’搏力, 秦 法;勾卒, 越 法。”參見“ 句卒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勾卒是古代軍事術語,指作戰時部署的一種特殊陣型,其核心特征為分兵誘敵、協同制勝。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将軍隊分為左右兩翼或前後兩隊,其中一部佯裝退卻或示弱以引誘敵軍深入,另一部則伺機夾擊或包抄,形成協同作戰的戰術陣型。該陣型強調兵力的靈活調度與戰術欺騙性,常見于春秋戰國時期的車戰與步戰。

二、戰術特征

  1. 分兵協作:主力部隊分為“勾”(誘敵部)與“卒”(主力部),通過配合實現包圍。

    《左傳·哀公十七年》:“越子伐吳,吳子禦之笠澤,夾水而陣。越子為左右勾卒,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進。”

    (來源:《左傳》,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1982頁)

  2. 誘敵深入:“勾”部負責誘使敵軍脫離有利地形或陣型,為“卒”部創造戰機。
  3. 動态變化:陣型隨戰場形勢靈活轉換,需高度默契的指揮系統。

三、曆史背景與文化引申

“勾卒”源于春秋車戰,後發展為步兵協同戰術。其名中“勾”取“牽引、引誘”之義,“卒”指主力部隊。後世引申為以智謀制敵的軍事策略,與“正兵”形成互補,體現古代“奇正相生”的戰争哲學。

四、權威文獻佐證

“勾卒”是體現中國古代軍事智慧的經典戰術術語,其核心在于通過兵力調配與戰術欺騙實現以少勝多、以智克力。

網絡擴展解釋

“勾卒”是古代軍事術語,指一種作戰陣形,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勾卒”又稱“句卒”,源于春秋時期越國的戰術,指将部隊分為左右兩翼,形成鉗形夾擊的陣形。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哀公十七年》記載的笠澤之戰,越王勾踐利用此陣夜襲吳軍,取得勝利。

曆史實例

  1. 戰術特點
    軍隊分為左右兩屯,互相鈎連配合,利用夜間鼓噪制造混亂,從兩側夾擊敵軍。

  2. 文獻記載

    • 《左傳》記載越國使用“勾卒”擊敗吳國,杜預注解此陣為“鈎伍相著”(士兵交錯相連)。
    • 唐代韓愈在《曹成王碑》中提到“勾卒”與“搏力”(秦軍訓練法)并稱,表明其作為越國代表性戰術的地位。

延伸釋義

清代學者何焯在《義門讀書記》中指出,“勾卒”為越國特有戰法,與秦國的“搏力”形成對比,強調其靈活分兵的特點。

“勾卒”本質是一種分兵夾擊的古代陣法,常用于突襲或水陸協同作戰,體現了越國軍事策略的靈活性。需注意其與“卒”單獨表示士兵、差役等含義的區别(如、3中提及的其他釋義不適用于此軍事術語)。

别人正在浏覽...

傧笑髲鬀差若毫厘,謬以千裡成方陳穢臣一楚撲怱忙宕轶雕镂都廁都大杜五二指肥鈍風磴公侯過程控制海灘黑色素河滿荷繦何取黃龛隍塹宦室惑媚惑突價等連城節和科索矻睜睜卵囊慢朝謀元鬧耳朵年初千尺清鍋冷竈氣輿羣法散麻商稅神休時咎詩準疏財尚氣熟門熟路說不上蒜酪淘伴涕淚交下童豎投緣晚稻亡滅五行生克五王小廉徙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