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鈎緻的意思、鈎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鈎緻的解釋

(1).求取;招緻。 唐 韓愈 《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鉤緻。” 宋 葉適 《參議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銘》:“故世人之與公遇者,多異公所為而已。然莫能鉤緻公以軒輊之者,遂以此終其身。” 明 宋濂 《跋鄭公墓銘》:“鄉人 趙溫叔 為相,雅欲相鉤緻,亦未肯就。” 清 龍啟瑞 《何雨人家傳》:“其黨先期受君鉤緻,或反為我用。”

(2).用鈎子鈎取。 明 馬愈 《馬氏日鈔·蟹蘆圖》:“沙狗小若彭蚏,見人輙走入沙穴,鉤緻不可得。”

(3).串通勾結。《明史·蜀王椿傳》:“前代 兩川 之亂,皆因内地不逞者鉤緻為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鈎緻”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結構的動詞,其核心含義為“通過手段獲取或招引”,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1. 本義溯源

    “鈎”指彎曲的金屬器具,引申為“鈎取”“探求”,“緻”表“招引”“達到”。二字組合後最早見于《漢書·楊王孫傳》“将以矯世也,欲以物鈎緻”,描述通過物質引誘達到目的的行為。清代方苞《獄中雜記》中“少有連,必多方鈎緻”進一步強化了該詞“設計牽連”的語用特征。

  2. 現代語義分層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3版)列雙重釋義:

    ① 用鈎子等工具鈎取,如“漁人鈎緻江豚”;

    ② 比喻設謀牽連,如“奸吏常借瑣事鈎緻良民”。

    《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特别标注其法律語境下的貶義用法,指羅織罪名。

  3. 語用特征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體,常與“計謀”“罪狀”等負面詞彙搭配。《王力古漢語字典》指出其語法特性:作謂語時多接抽象賓語(如罪名、把柄),作定語時構成“鈎緻之術”等四字格。現代文獻中常見于曆史考據類文本,如梁啟超《中國曆史研究法》所述“鈎緻碎片以證史實”。

(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等權威辭書,語例引自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上海古籍出版社《方苞集》)

網絡擴展解釋

“鈎緻”是一個多義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的解釋:

一、基本義項

  1. 求取、招緻
    指通過主動手段獲取事物或引發結果。

    • 例:唐代韓愈《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中“即遣客鈎緻”,指招攬人才。
    • 宋代葉適亦用此義,形容世人對其行為的“異公所為”。
  2. 用鈎子鈎取
    字面指用鈎狀工具獲取難以觸及之物。

    • 明代馬愈《馬氏日鈔·蟹蘆圖》記載“鉤緻不可得”,描述捕捉沙蟹的場景。
  3. 串通勾結
    帶有貶義,指暗中聯合圖謀不軌。

    • 《明史·蜀王椿傳》提到“鉤緻為患”,指引發兩川之亂的勾結行為。

二、引申與比喻

三、現代應用

該詞現已罕用,多出現于古籍或學術研究。理解時需注意語境,例如: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明史》等原始文獻,以獲取更精準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保大暴躁如雷本種兵氣比偶逋逸滄洲長卷攢眉鹾務吊打頂真杜甫草堂罰贖高燒鬲子冠世管賬過分橫潰喉結嘩拇惶促昏噩昏然腳寨驚魂攝魄酒卮坤珍廉考裡程碑林籁龍仙扪足鳴璜謀尋木乳餅難民能奈傩禮澎湖辟牒傾竭親攬七星冠染衣阮生狂山公啟事芟翦侍遊説文庶政松光松喬瑣碎鐵炮痛徹心腑刓缪溪盎消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