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勾押的意思、勾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勾押的解釋

謂在公文上批改并籤字、蓋章。 唐 白居易 《酬别周從事》詩之一:“腰痛拜迎人客倦,眼昏勾押簿書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勾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在公文上批改、籤字并蓋章,屬于古代公務處理的環節。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文學出處

3.常見誤解辨析

4.曆史背景

5.現代適用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文書制度或白居易詩作背景,可參考、的文學解析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勾押

勾押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勾”和“押”兩個字組成。

“勾”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3;“押”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7。

勾押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府使用的一種手寫記錄方式。當時,官員在收到公文或文件後,會在上面蓋上自己的印章,并在旁邊用筆畫上一條或幾條“勾”來表示确認接收及記錄。隨着時間的推移,勾押逐漸成為一種正式的确認手段。

勾押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鈎押」。

古時候,勾押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在先秦時期,勾押是以一個手寫的圖形來表示,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勾”字。而“押”字則和現在的形态相似。

以下是一些勾押的例句:

1. 收到文件後,請在上方勾押。

2. 請在每個頁面的右下角勾押。

勾押的一些相關詞彙包括:

1. 組詞:勾畫、押金、勾魂。

2. 近義詞:确認、認可、籤字。

3. 反義詞:否認、否決、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