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狗屍的意思、狗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狗屍的解釋

古代一種守城器械。《墨子·備城門》:“五步積狗屍五百枚,狗屍長三尺,喪以弟,甕亓端,堅約弋。” 孫诒讓 間诂:“狗屍,疑即上文之狗犀,屍犀音近通用。後又有狗走,即此,蓋亦行馬、柞鄂之類……狗屍蓋以木為之,而掩覆以茅,所以誤敵,使陷擠不得出也。” 岑仲勉 注:“行馬是遮欄之具,柞鄂是捕獸之物,在城上并非時常適用,亦似不得以枚計。且三尺之内,哪能積放五百之多,不特無補於抗敵,且有礙自己作戰。其説必誤無疑。今考狗屍實繩類,備束縛之用,以茅紐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狗屍在漢語詞典中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祭祀用具

指古代祭祀時用以承載犬牲的器具,形似長方形木盤或矮床。此義項源于《儀禮》記載的禮儀制度,如《儀禮·鄉射禮》提到“薦脯用笾,五臓,祭半臓,臓于狗屍”,表明狗屍用于盛放祭牲的肢體。鄭玄注:“屍,猶俎也。”說明其功能類似俎案,屬禮器範疇。

二、方言中對狗肉的别稱

在部分漢語方言(如江淮官話、吳語區)中,“狗屍”代指狗肉,屬委婉避諱的民間用法。例如江蘇鹽城方言稱“吃狗屍”即食用狗肉,此用法可能源于對“狗肉”一詞的避忌或隱語轉化。

詞源補充:

“屍”本義為祭祀時代表神靈受祭的活人,後引申為承載物品的器具(如“俎屍”)。“狗屍”的祭祀用具義由此衍生;而方言中的肉食含義,可能與古代“屍”代指肉體的隱喻相關,但更可能是方言音轉或避諱習俗的産物。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第6卷第122頁。
  2.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綜合卷),江蘇教育出版社,第3卷第215頁。

網絡擴展解釋

“狗屍”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古代守城器械(文獻考證) 根據《墨子·備城門》記載,“狗屍”是戰國時期用于城牆防禦的裝置,形制特點包括:

二、現代比喻含義(較少見用法) 個别現代詞典将其引申為成語,比喻人或事物完全失去價值,類似“一文不值”。但該用法缺乏廣泛文獻佐證,可能屬特定語境下的衍生義。

建議參考方向:若涉及古籍研究(如《墨子》),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若為現代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屬于比喻修辭。

别人正在浏覽...

鮑人把細兵荒不盈猜三喝五材性攙言癡憨竄跑寸折打馬虎眼刀铍叮當定親都荔盹盹幹貨船歌歎好萊塢後趕花鈴慌張慌智宦家貨源狐死首丘京削金荊糾察炕暴康老子魁磊昆體焜照賴依聊表寸心六蝨駱越駡街扭撻鷗閣匹夫庶婦霹靂樸實頭慶吊不行屈乏乳突沙堿地守門使四氣踏罡布鬥天蛾調頻立體聲廣播鐵磬痛心切骨脫捐王老五享受小區攜帶心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