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缑山的意思、缑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缑山的解釋

即 缑氏山 。指修道成仙之處。 唐 白居易 《吳興靈鶴贊》:“ 遼水 一去, 緱山 不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負》:“ 薛能 尚書題集後曰:‘縱有 緱山 也無益,四方聯絡盡蛙聲。’” 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參見“ 緱氏山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缑山,漢語詞典釋義為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中原名山,現指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境内的一座曆史名山。其釋義可從以下五方面解析:

  1. 地理方位

    缑山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南部,屬伏牛山餘脈,主峰海拔583米。該山因春秋時期周靈王之子王子喬在此修道升仙的傳說聞名,故又稱“缑氏山”(來源:《中國地名大辭典》)。

  2. 曆史沿革

    《列仙傳》記載:“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後于缑山乘白鶴駐山頭。”自此缑山被列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唐代武則天曾立《升仙太子碑》于此(來源:《河南通志·古迹》)。

  3. 文化典故

    缑山作為詩詞意象頻繁出現于古典文學。如唐代李白《鳳笙篇》“綠雲紫氣向函關,訪道應尋缑氏山”,宋代陸遊“缑山已遠神仙事”等,均借缑山寄托求仙問道之情懷(來源:《全唐詩》《宋詞選注》)。

  4. 現代應用

    今缑山存有升仙觀、太子陵等遺址,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其名稱亦用于行政區劃,如“缑氏鎮”即因山得名(來源:洛陽市文物局官網)。

  5. 語義擴展

    在漢語成語中,“缑山鶴”代指仙道人物,《佩文韻府》釋為“喻超凡脫俗者”;“缑嶺笙”則成為道教音樂的雅稱(來源:《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缑山”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與文化内涵的地理名稱,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缑山即缑氏山,是位于今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府店鎮南的一座孤峰,海拔308米,屬嵩山餘脈。其名源于周朝時期被封于此地的王族“缑氏”家族。


二、曆史傳說與道教地位

  1. 太子晉升仙傳說
    周靈王太子晉(王子喬)在此騎白鶴升仙,成為缑山最著名的傳說。《列仙傳》記載,太子晉修道三十餘年後,于七月七日顯形于缑氏山頂,乘鶴飛升。武則天曾在此立《升仙太子碑》紀念此事。

  2. 西王母修道關聯
    另有傳說稱西王母(道教尊神)曾在此修道,因她姓缑,故山得名“缑氏山”。

  3. 道教福地
    缑山被列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第六十位,曆代建有宮觀祭祀仙人,如唐代的“青牛觀”。


三、文學意象

缑山常作為“仙山”意象出現在文學作品中:


四、地理特征

缑山雖不高,但“孤峰突出,四野平疇”,扼守轘轅古道,東望嵩嶽,西眺龍門,北瞻黃河,自古為戰略要地與觀景勝地。

“缑山”既是具象的山嶽名稱,也因神仙傳說和文學渲染成為象征修道成仙的文化符號。

别人正在浏覽...

頒正抃牛裨笠昌明童子赤鼻矶尺水丈波赤條條處議打飽嗝兒大皞道巷電視機返攻發軵佛螺撫緝寒鸱毫纖花十八僭侈谏輔箭壺驕戰擊箙記功激惱懼怖克減溘逝老驢料實吏隱龍行虎步龍争虎鬦曼煖孟侯夢花木饅頭辇閤毗沙門千嬌百媚樵子起局沙莽設弧聖慈聖诏身命食坐收割壽爵私話隨風柁夙宵邰封硙船斡萦享客嚣訟卸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