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苟免的意思、苟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苟免的解釋

苟且免于損害。《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 孔穎達 疏:“若君父有難,臣子若苟且免身而不鬭,則陷君父於危亡;故雲毋苟免。” 唐 白居易 《讀史詩》之四:“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誅之。”《明史·張逵傳》:“一不蒙譴,則交相慶賀,以苟免為幸。” 聶绀弩 《關于知識分子》:“不過臨難苟免賣友求榮之輩,往往被故意地做了誇大的宣傳,使有心人像 曹先生 之流搖頭浩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苟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ǒu miǎn,其核心含義為“苟且免于損害”,常指在危難或責任面前以不正當方式逃避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經典出處與用法

  1. 《禮記·曲禮上》
    “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
    ——強調面對利益不貪求,面對危難不逃避,否則可能陷他人于危亡。

  2. 白居易《讀史詩》
    “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誅之。”
    ——指出僥幸逃避雖能暫時免禍,但終将受到懲罰。

  3. 曆史用例

    • 《明史·張逵傳》提到官員以“苟免為幸”,暗含對趨利避害者的批評。
    • 曹聚仁曾贊蔣夢麟“臨難不苟免”,反襯“苟免”的貶義色彩。

三、使用場景與評價


四、現代啟示

“苟免”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對擔當精神的重視。當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逃避社會責任、自私自利行為的批判,倡導“臨難不苟”的勇氣與責任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禮記》《明史》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苟免

苟免,漢字由“苟”和“免”兩個字組成,共有十四畫。

部首:

來源:來自《左傳·襄公十五年》:“生焉者獲,死焉者苟免,策之不已。”

繁體:苟免(無)。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的“免”字在左文右旁時,寫作“免”,左側旁邊是由“⿱”表示的。

例句:

  1. 隻顧貪圖享樂,毫不考慮未來,這樣的人隻會苟免一時,終究難逃遭遇的苦果。
  2. 他雖然面臨困境,但決不采取苟免的方式,而是堅定地面對挑戰,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組詞:苟且、免職、自由免職、自動免職。

近義詞:逃避、規避、回避。

反義詞:堅守、承擔、面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