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鈎上的黃金。謂數量雖少,但仍值得珍貴。 清 唐甄 《潛書·非文》:“ 秦 以上之言雖少也,重於鉤金。”
“鈎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帶鈎上的黃金,引申為數量雖少但值得珍貴的事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指古代帶鈎(衣物上的金屬挂鈎)所用的黃金。由于帶鈎體積小,所需黃金極少,故常被用來比喻微小但珍貴的事物。
引申意義
源自《孟子·告子下》中“金重于羽者,豈謂一鈎金與一輿羽之謂哉?”的典故,強調價值高低不能僅以數量衡量。例如清代唐甄《潛書·非文》提到“秦以上之言雖少也,重於鉤金”,即用“鈎金”比喻古代文獻的珍貴性。
詩詞引用
唐代白居易《偶以拙詩數首》中“銀鈎金錯兩殊重”,宋代黃庭堅《傷歌行四首》中“積羽何翅一鈎金”,均以“鈎金”形容珍貴或價值對比。
學術讨論
有學者指出,蘇轼《三法求民情賦》中“雖入鈎金,未可謂之堅”可能存在對“鈎金”詞義的引申或争議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典籍或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孟子》《潛書》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
鈎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鈎子取下貴重的金銀物品。
鈎金的部首是鈎(钅),拼音是gōu,總筆畫數為11。
鈎金是由兩個基本漢字組成的複合詞,其中“鈎”形聲,表示用鈎子取下貴重的金銀物品,“金”表示貴重的金屬。
在繁體字中,鈎金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代的鈎金書寫方式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1. 他用鈎金輕輕地取下了挂在牆上的金塊。
2. 這種工具可以幫助你鈎金,并保持金屬的完整性。
鈎子、金銀、鈎取、貴重
鈎取、取金
放金、掏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