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勾覆的意思、勾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勾覆的解釋

稽考核查。《北史·何稠傳》:“ 稠 營造輿服羽儀,所役工十萬餘人,用金銀錢物巨億計。帝使兵部侍郎 明雅 ,選部郎 薛邁 等勾覆,數年方竟,毫釐舞舛。”《隋書·何稠傳》作“勾覈”。《舊五代史·唐書·郭崇韬傳》:“ 崇韜 乃置内勾使,應三司財賦,皆令勾覆,令 紹宏 領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勾覆”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解釋:

  1. 曆史財政術語
    在唐代,“勾覆”指對財政收支的系統性審核制度。其審核範圍包括:

    • 賦稅收入與經費開支
    • 官員俸祿、軍用物資及屯田收入
    • 徭役征發情況、貪贓罰沒款項等
      審核周期嚴格,如京師倉庫每三月彙總核查一次。這一制度在《北史》《舊五代史》中均有記載,例如隋代何稠經手的工程款項需由專人“勾覆”,耗時數年完成。
  2. 稽考核查的泛稱
    廣義上,“勾覆”可泛指對事務的審查核實,如《隋書》用“勾覈”表達相似含義,強調細緻入微的核對過程。

  3. 其他語境中的差異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釋為“傾覆、破壞”(如),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為引申義或誤用,需謹慎考辨語境。

該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財務審計制度,現代語境中已罕用。研究時需結合具體史料,優先參考其曆史術語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勾覆的意思

勾覆(gōu fù)是一個動詞,以“勾”為第一個字,意為用手或工具挂鈎、抓住并倒置,使物體颠倒或翻倒。

部首和筆畫

勾覆的首部是“勹”(包字旁),這個部首通常用來表示與包裹、抱攬等相關的意思。勾覆總共有14劃。

來源

勾覆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見于《荀子·儒效篇》:“使仁者為南面而名為賭覆”。意思是通過行為使仁者被颠倒或推翻。後來,這個詞開始用來形容任何物體被颠倒或翻倒。

繁體

在繁體中,勾覆的寫法為「勾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勾覆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比如明代的《說文解字注》中,勾覆的寫法為“勳覆”,但在現代漢字中,已經逐漸統一為現在的寫法。

例句

他一個不小心,把杯子勾覆了。

組詞

勾兌、勾銷、覆蓋、覆巢、翻覆、颠覆

近義詞

倒掉、颠倒、翻倒

反義詞

翻正、複原、站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