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鈎盾的意思、鈎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鈎盾的解釋

亦作“鈎盾”。古代職官和官署名。 漢 少府屬官有鈎盾令,職掌園苑遊觀之事, 晉 亦有之; 隋 唐 曰鈎盾署,屬司農寺,職掌薪炭鵝鴨薮澤之物,以供祭飨。《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禦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 顔師古 注:“鉤盾主近苑囿。”《文選·張衡<東京賦>》:“奇樹珍果,鉤盾所職。” 薛綜 注:“鉤盾,今官,主小苑。” 清 趙翼 《米貴》詩:“祗應鈎盾田猶曠,可惜高空種不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鈎盾”一詞的含義可從曆史職官和比喻性用法兩個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一、古代職官與官署名(主要含義)

  1. 基本職能
    鈎盾是漢至隋唐時期的官職及官署名稱,主要負責皇家苑囿、祭祀物資管理。漢代屬少府,晉代延續,隋唐時改稱鈎盾署,隸屬司農寺。

  2. 職責範圍

    • 漢代:掌管皇家園林、遊觀場所(如奇樹珍果的培植)。
    • 隋唐:擴展至薪炭、鵝鴨養殖、薮澤資源管理,保障祭祀所需物資供應。
  3. 文獻佐證
    《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其為少府屬官,顔師古注“鈎盾主近苑囿”;《東京賦》亦提到“鈎盾所職”,指其管理苑囿的職能。


二、比喻性用法(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引申為成語,意為“以攻防手段自我保護”,如“鈎”象征攻擊,“盾”象征防禦,形容應對内外壓力的策略。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是後起的引申義。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職官沿革,可參考《漢書》及唐代典章制度相關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鈎盾的意思

鈎盾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一種特殊的防禦武器。鈎盾通常由金屬制成,呈盾牌狀,上面有一個用于攻擊和抓住敵人的鈎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鈎盾的部首是金字旁,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钅和盾。钅是金屬的意思,而盾則表示盾牌。

鈎盾的總筆畫數是11畫。

來源和繁體

鈎盾最早出現在古代兵器目錄中,用于用來防禦敵人的攻擊。這個詞是根據鈎盾的形狀和用途而取的名字。

繁體字中,鈎盾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中國,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鈎盾在古代常被寫作「鈎盾」,字形稍有差異,但仍保持了鈎和盾的意思。

例句

1. 士兵手持鈎盾,迎擊敵人的進攻。

2. 敵人的箭矢被鈎盾擋住了。

組詞

1. 鈎鐮(形容一種具有長柄和鈎子的農具)

2. 鈎子(表示一種有鈎狀物體的工具或配件)

近義詞

1. 鈎鐮(形狀和用途相似的農具)

2. 鈎狀(形容物體具有鈎子的形狀)

反義詞

1. 盾牌(表示一種用于防禦的平面物體)

2. 武器(表示用于攻擊的工具或器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