鈎盾的意思、鈎盾的詳細解釋
鈎盾的解釋
亦作“鈎盾”。古代職官和官署名。 漢 少府屬官有鈎盾令,職掌園苑遊觀之事, 晉 亦有之; 隋 唐 曰鈎盾署,屬司農寺,職掌薪炭鵝鴨薮澤之物,以供祭飨。《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禦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 顔師古 注:“鉤盾主近苑囿。”《文選·張衡<東京賦>》:“奇樹珍果,鉤盾所職。” 薛綜 注:“鉤盾,今官,主小苑。” 清 趙翼 《米貴》詩:“祗應鈎盾田猶曠,可惜高空種不成。”
詞語分解
- 鈎的解釋 鈎 (鈎) ō 懸挂或探取東西用的器具,形狀彎曲,頭端尖銳:鈎子。秤鈎兒。火鈎子。 形狀像鈎子的:蠍的鈎子。鈎針。 漢字筆形之一(亅、乛、乚、??、??、??、乙等)。 用鈎形物搭、挂或探取:鈎住樹枝
- 盾的解釋 盾 ù 古代打仗時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等的牌:盾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後盾。 盾形的東西(多指硬币上的紋章):金盾。銀盾。 矛 筆畫數:; 部首:目;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鈎盾,漢語複合詞,具有雙重含義,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和特定語境中:
-
指古代兵器“鈎鑲”的組成部分或類似形制的盾牌:
- 基本釋義: “鈎盾”可指一種帶有鈎狀結構的盾牌或防禦性武器。它通常與另一種兵器“鑲”(一種類似矛或戟的進攻性長兵器)組合使用,合稱“鈎鑲”。這種兵器組合在漢代較為流行,主要用于步兵作戰,既能格擋(盾的作用),又能鈎拉或啄擊(鈎的作用)。
- 形制與功能: 盾體部分(即“盾”)用于抵擋刀劍箭矢的攻擊,盾體邊緣或前方突出的鈎狀結構(即“鈎”)則可用于鈎挂、拉扯敵人的兵器或肢體,破壞其平衡或防禦,為使用者或同伴創造進攻機會。東漢劉熙《釋名·釋兵》對“鈎鑲”有描述:“鈎鑲,兩頭曰鈎,中央曰鑲,或推鑲,或鈎引,用之之宜也。” 這裡的“鈎”即指盾牌上的鈎狀部分。
- 來源參考: 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中“鈎鑲”及“鈎”的相關條目,并結合古代兵器研究著作如楊泓《中國古兵器論叢》(文物出版社)中的論述。
-
指漢代官署名“鈎盾令”或“鈎盾署”的簡稱:
- 基本釋義: “鈎盾”是漢代少府(掌管皇室財政及供養服務的機構)下屬官署“鈎盾令”或“鈎盾署”的簡稱。
- 職能: 該機構主要負責管理皇家苑囿、離宮别館中種植的蔬菜、果樹、池苑等事務,并負責向宮廷供應相關物産。《後漢書·百官志三》記載:“鈎盾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諸近池苑囿遊觀之處。丞、永安丞各一人。三百石。苑中丞、果丞、鴻池丞、南園丞各一人,二百石。……濯龍監、直裡監各一人,四百石。” 可見其職責明确為管理皇家園林苑囿。
- 來源參考: 釋義及職能描述主要依據《後漢書·百官志三》(中華書局點校本)的原始記載,并參考《中國古代官制辭典》(中華書局)、《中國曆代職官别名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等工具書中“鈎盾令”詞條的解釋。
“鈎盾”一詞的具體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
- 在談論古代兵器或武備時,它指帶有鈎狀結構的盾牌,是“鈎鑲”的一部分。
- 在涉及漢代官制或曆史文獻時,它是掌管皇家苑囿種植事務的官署“鈎盾令”或“鈎盾署”的簡稱。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用,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兵器、曆史或制度的專業文獻中。
網絡擴展解釋
“鈎盾”一詞的含義可從曆史職官和比喻性用法兩個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一、古代職官與官署名(主要含義)
-
基本職能
鈎盾是漢至隋唐時期的官職及官署名稱,主要負責皇家苑囿、祭祀物資管理。漢代屬少府,晉代延續,隋唐時改稱鈎盾署,隸屬司農寺。
-
職責範圍
- 漢代:掌管皇家園林、遊觀場所(如奇樹珍果的培植)。
- 隋唐:擴展至薪炭、鵝鴨養殖、薮澤資源管理,保障祭祀所需物資供應。
-
文獻佐證
《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其為少府屬官,顔師古注“鈎盾主近苑囿”;《東京賦》亦提到“鈎盾所職”,指其管理苑囿的職能。
二、比喻性用法(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引申為成語,意為“以攻防手段自我保護”,如“鈎”象征攻擊,“盾”象征防禦,形容應對内外壓力的策略。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是後起的引申義。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職官沿革,可參考《漢書》及唐代典章制度相關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敗奔白善悲思比句兵嚴婢仆塵襟馳景大鼓點治抖空竹感泣宮營歸并傀奇谷雨萍花朵嘩言胡釘鉸江服焦毀舊林具具良正厘品禮順蝼蟻淪化羅取旅居賣舌沒有不散的筵席懑亂冥赜僄勇匹休錢本佥然諐殃喬妝打扮秋羅酋矛辱詈桑疇深怪世弟兄詩毫市際時望所歸示谕韬發挑三檢四推導汙真飨奠纖麗小患些箇偕作新愁舊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