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抱一的意思、抱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抱一的解釋

道家謂專精固守不失其道。一,指道。《老子》:“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 漢 賈誼 《新書·道術》:“言行抱一謂之貞,反貞為僞。” 晉 孫綽 《喻道論》:“耳絶淫聲,口忘甘苦,意放休戚,心去於累,胷中抱一。” 宋 謝翺 《瓊花引》:“孤貞抱一不再識,夜歸 閬風 曉無蹟。” 梁啟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 中國 則於修身齊家治國之外,又以平天下為一大問題。如 孔 學之大同太平, 墨 學之禁攻寝兵, 老 學之抱一為式, 鄒衍 之終始五德,大抵向此問題而試研究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抱一"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内涵可從以下三個維度闡釋:

一、本義溯源 《漢語大詞典》釋為"執守根本之道",該釋義源自《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此處"一"指代宇宙本源的道家核心概念,體現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論(來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二、哲學内涵 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指出,老子哲學中的"抱一"強調主體與客觀規律的統一,要求人們"專精固守而不散",這種思想在《莊子·庚桑楚》中發展為"聖人抱一,為天下式"的處世準則(來源: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王弼《老子注》将此闡釋為"守道不離"的修養功夫,主張通過精神專注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文化應用 在傳統文脈中,"抱一"衍生出多重文化意象。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記載,宋明理學将之與"主敬"思想結合,形成"抱一主敬"的修身方法(來源: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昭明文選·七啟》中"抱一守真"的表述,則成為文人表達氣節操守的經典範式。

網絡擴展解釋

“抱一”是源自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在不同語境中既有哲學深意,也有現代引申義。以下從詞源、内涵及延伸角度分述:

一、道家哲學本源

  1. 基本定義
    “抱一”出自《道德經》,意為專精固守不失其道。“一”即“道”,是道家對萬物本源與規律的概括。如《老子》第二十二章提到:“聖人抱一為天下式”,強調以“守道”作為行事準則。

  2. 深層内涵

    • 專一守真:要求摒棄雜念,專注于對“道”的體悟與實踐,如“滌除玄鑒,能無疵乎”(《道德經》第十章),通過淨化心靈達到與道合一。
    • 無為而治:聖人“抱一”并非消極避世,而是順應自然規律,以簡馭繁,如“少則得,多則惑”體現的辯證思維。

二、現代延伸與運用

  1. 團隊協作
    當代語境中,“抱一”被引申為“團結一緻、共同奮鬥”,用于鼓勵團隊合作(如查字典等來源),但其核心仍與道家強調的“整體性”一脈相承。

  2. 個人修身
    現代解讀常結合心靈成長,主張守護本心、抵禦外界幹擾,如“像母親懷抱嬰兒般珍視生命本源”(字形分析佐證)。

三、經典例證

《道德經》第十章“載營魄抱一”通過反問句式,探讨如何保持形神合一、回歸質樸狀态,成為後世踐行“抱一”的修行指南。

“抱一”既是道家哲學的方法論,也是融入日常的處世智慧,其核心在于專注本質、遵循規律,這一理念在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中均具指導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黯湛缽錢不法叱诃沖勁兒粹悫蛋戶刀魚怛傷的是貳卿反對派泛泛而談飛文甘州破割禮鲠氣梗頑不化桄榔酒館客辜戮孤洲皇乾渾渾沌沌解後劫火積火集蓼警敏禁域謹正闚伺闌圈藍田猿人連注立表下漏馬磨漫畫貌受梅花坑面型摩托艇鬧性子批亢搗虛鋪厫瓤口兒惹發戎號儒林丈人傻喝喝砂紙聲華四祭索漠同袍屠誅碗盞先兒羨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