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謂專精固守不失其道。一,指道。《老子》:“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 漢 賈誼 《新書·道術》:“言行抱一謂之貞,反貞為僞。” 晉 孫綽 《喻道論》:“耳絶淫聲,口忘甘苦,意放休戚,心去於累,胷中抱一。” 宋 謝翺 《瓊花引》:“孤貞抱一不再識,夜歸 閬風 曉無蹟。” 梁啟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 中國 則於修身齊家治國之外,又以平天下為一大問題。如 孔 學之大同太平, 墨 學之禁攻寝兵, 老 學之抱一為式, 鄒衍 之終始五德,大抵向此問題而試研究也。”
“抱一”是源自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在不同語境中既有哲學深意,也有現代引申義。以下從詞源、内涵及延伸角度分述:
基本定義
“抱一”出自《道德經》,意為專精固守不失其道。“一”即“道”,是道家對萬物本源與規律的概括。如《老子》第二十二章提到:“聖人抱一為天下式”,強調以“守道”作為行事準則。
深層内涵
團隊協作
當代語境中,“抱一”被引申為“團結一緻、共同奮鬥”,用于鼓勵團隊合作(如查字典等來源),但其核心仍與道家強調的“整體性”一脈相承。
個人修身
現代解讀常結合心靈成長,主張守護本心、抵禦外界幹擾,如“像母親懷抱嬰兒般珍視生命本源”(字形分析佐證)。
《道德經》第十章“載營魄抱一”通過反問句式,探讨如何保持形神合一、回歸質樸狀态,成為後世踐行“抱一”的修行指南。
“抱一”既是道家哲學的方法論,也是融入日常的處世智慧,其核心在于專注本質、遵循規律,這一理念在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中均具指導意義。
《抱一》是漢語詞語,意為“抱持一種心态或态度”。
《抱一》的拆分部首是手,拼音為“bào”,總計10畫。
《抱一》源自于古代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對事物持有一種均衡、和諧的态度。它的含義是要能夠包容和接納各種各樣的事物或觀點,不偏離平衡。
繁體字“抱一”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抱一”的寫法基本上與現代簡體字一緻,沒有太大差異。
1. 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抱一積極樂觀的态度。
2. 隻有抱一公正公平的心态,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
團結、抱負、抱怨、抱歉、抱緊等。
保持、持有、堅守、秉持等。
放棄、偏離、偏執、固執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