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貢雉的意思、貢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貢雉的解釋

指古 越裳國 進貢白雉事。喻國家強盛,人民安居樂業。語出《後漢書·南蠻傳》:“ 周公 居攝六年,制禮作樂,天下和平, 越裳 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 嚴複 《主客平議》:“夫綱常名教,凡 中國 所恃以立國明民者,亘萬古而不變者也。屬者之不振,正綱常名教之不張,張則格 苗 貢雉之盛,可復見於今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貢雉(gòng zhì)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藩屬國或邊遠部族向中原王朝進獻雉鳥(野雞)的行為,後引申為臣服納貢的象征。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本義與曆史淵源

  1. 進貢雉鳥

    雉在古代被視為珍禽,其華麗羽毛象征祥瑞。《後漢書·南蠻傳》記載,周成王時期,南方越裳氏曾“獻白雉”,以示歸順。這一行為成為後世“貢雉”的典故來源。

  2. 政治象征

    雉鳥進貢代表邊遠政權對中原王朝的臣服,是宗藩關系的具象化表達。《尚書大傳》稱:“交趾之南有越裳國,周公居攝六年,制禮作樂,越裳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強調禮樂教化對四夷的感召力。


二、文化延伸與文學意象

  1. 祥瑞與德政

    白雉因稀有被視為“德澤所及”的祥瑞。漢代緯書《孝經援神契》載:“王者德及四方,則白雉見”,将貢雉與君主德行關聯。

  2. 詩詞中的隱喻

    唐代詩人王維在《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中化用“雉譯”典故(“雉譯赆白雉”),以“貢雉”暗喻中日友好往來,凸顯文化認同。


三、學術考辨

部分學者認為“貢雉”可能源于古越地的圖騰崇拜。民族學研究顯示,雉鳥在百越文化中代表太陽神(如河姆渡遺址出土“雙鳥朝陽”紋飾),進貢行為或隱含對中原“天命”的承認。


參考資料

  1. 範晔《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2. 伏勝《尚書大傳》,四部叢刊本.
  3. 《孝經援神契》(輯佚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緯書集成》.
  4. 王維《王右丞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5. 陳國強《百越民族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貢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曆史典故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詞義解析

“貢雉”指古越裳國向周朝進貢白雉的事件,象征國家強盛、百姓安居樂業。其中:

2.曆史出處

典故源自《後漢書·南蠻傳》記載:周公攝政六年時,天下太平,越裳國通過多重翻譯(“三象重譯”)進獻白雉,以示對周朝的尊崇。

3.象征意義

4.文學引用

宋代詩人強至曾寫道:“禽疑越貢雉,獸訝晉祥麟”,清代黃節也有“海濱貢雉知何日”等詩句,均借“貢雉”表達對盛世的追憶或期許。

“貢雉”不僅是一個曆史事件,更成為中華文化中“國泰民安”的經典意象,常見于古代文獻與詩詞。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籍原文,可參考《後漢書》或漢典等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拜興悲涕博文察允出言成章此外翠蓮打标登録邸店杜默為詩鋒面赴告服期緪幅工部桂皮歸壽衣函開鶴使後來者居上戶牖绛帷家戲鲸音金髇決洞鈞天枯籬赉弼爛輝輝勞勞粒雪朦朦忪忪妙引幂零冥阨盤雲蒲弓凄急荛牧入服入海算沙三釀五齊散聲色暈杉子神怡試手收去樹梢嘽嘽體國經野王烈畏龍鰕姑想像銷骨嚣外襲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