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唐书·艺文志一》:“ 贞观 中, 魏徵 、 虞世南 、 颜师古 继为秘书监,请购天下书,选五品以上子孙工书者为书手,缮写藏于内库,以宫人掌之。”后遂以“宫掌”称图书收藏者。 清 孔尚任 《同人分咏古书》:“ 鲁国 坏壁金丝响,蝌蚪跃出漆简上,古文不辨《洛》与《河》,彷彿徒劳学宫掌。”
“宫掌”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主要源于古代文献记载,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词源与基本定义
该词最早见于《新唐书·艺文志一》,记载唐贞观年间魏征、虞世南等人主持收集天下书籍,由宫人负责管理内库藏书。因此,“宫掌”最初指代古代宫廷中专职管理图书的官职或人员。
具体职能与历史背景
据史料记载,唐代为保存文献,会选拔五品以上官员子孙中擅长书法者担任“书手”,抄录书籍后交由宫人保管。这一制度使“宫掌”成为图书收藏与管理的代称,具有明显的文献保护职能。
词义延伸与文学引用
清代文人孔尚任在《同人分咏古书》中写道“彷佛徒劳学宫掌”,此处借“宫掌”暗喻对古籍研究的敬重,体现了该词在文学中的引申用法。需注意的是,部分现代解释(如“掌握大权”)存在争议,可能与其他同音词混淆,建议以历史文献为准。
该词核心含义为唐代设立的宫廷图书管理员,后泛指古籍收藏者。其语义范围较为专指,未脱离文献管理语境,使用时需注意与相近词汇的区分。
《宫掌》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宫内的掌权人,指皇后或者后妃中负责管理宫中事务的人。
宫掌的部首是宀(宀字旁),拆分的两个部分分别是“宀”和“掌”,其中“宀”表示房屋,是一个偏旁部首。笔画的数量分别为三画和十画。
宫掌最早出现在汉代,是历史上宫廷体制的一部分。它的繁体字是“宮掌”,字形变化较小。
在古代,宫掌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常见的古时候写法是“宮掌”,它的形状与现代书写略有不同。
1. 皇上的宠爱使得皇后成为宫掌之位。
2. 前朝的宫掌执掌着朝政大权。
3. 她以聪明才智赢得了宫掌的地位。
组词:宫闱、宫廷、掌权、掌管。
近义词:后妃、皇后、嫔妃。
反义词:臣子、朝廷、宦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