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亦指供給之物。 宋 陳師道 《佛指記》:“皇師伐 蜀 ,曹卒有在行者……老而歸兵,乞丐道路, 開元寺 法華院 僧聞而收之,厚其供禦。”
進奉于帝王。《宋書·張永傳》:“紙墨皆自營造。上每得 永 表啟,輒執玩咨嗟,自歎供禦者了不及也。” 宋 梅堯臣 《次韻和永叔嘗新茶雜言》:“東溪北苑供禦餘, 王 家 葉 家長白芽。”
“供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别,具體解釋如下:
供給帝王
指為君主或皇室提供物品或服務。例如《宋書·彭城王義康傳》記載,南朝劉宋時期,官員将上等物品獻給權臣彭城王,次等品才“供禦”給皇帝。
供給之物
特指進獻給帝王使用的物品。如宋代梅堯臣的詩中提及“東溪北苑供禦餘”,描述茶葉作為貢品獻給皇室。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該詞,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中。需注意其語境,避免與“供奉神明”等非權威解釋混淆(低權威來源如提及的引申義,缺乏廣泛依據)。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宋書》等原始文獻,獲取更詳盡的古文例證。
《供禦》是指向官方遞交請旨或陳述意見的行為,也可以指供奉神像或神物以祈求保佑平安的意思。
《供禦》的部首是“⺶”和“彳”,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供禦》是一個漢字詞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體系,常用于官方文書或祭祀儀式中。
《供禦》的繁體字為「供禦」。
《供禦》在古代使用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具體需要參照曆史文獻來确定。
1. 他寫了一封《供禦》給皇帝,請示對當前局勢的看法。
2. 山區的居民每年都要舉行祭祀儀式,将水果等供禦于神龛。
供奉、供品、供神、禦駕親征、禦酒、禦史、禦用、供職
奏章、上表、進獻、獻供、奉上
拒絕、不供、不奉、不禦、不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