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天子祭祀,代被祭者的神靈而受祭的活人。由于以卿為屍,故稱公屍。《詩·大雅·既醉》:“令終有俶,公屍嘉告。” 毛 傳:“公屍,天子以卿,言諸侯也。” 孔穎達 疏:“天子以卿,謂以卿為屍也。卿而謂之公者,言此卿之尊比下土諸侯也。諸侯稱公,故亦謂卿為公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一·唐昭德皇後廟樂章》:“公屍既起,享禮載終。”
“公屍”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背景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分析:
“公屍”指古代天子祭祀時,代替被祭者神靈接受祭拜的活人代表。根據,這一角色通常由卿擔任,故稱“公屍”。《詩經·大雅·既醉》中“令終有俶,公屍嘉告”即描述此場景,孔穎達注疏進一步說明:“卿而謂之公者,尊比下土諸侯也”。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公屍”解釋為“公共場所的屍體”或比喻事物糟糕狀态,但該用法缺乏古籍佐證,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需注意語境區分,如“司馬公屍居餘氣”中的“公屍”實為“公之屍”的拆分表述,與祭祀術語無關。
建議在古籍研究中優先采用祭祀禮儀的釋義,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公屍》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公共的屍體,即指公墓中的屍體。
《公屍》的拆分部首是“公”和“屍”,其中“公”部表示與公共相關的意思,“屍”部表示屍體的意思。
《公屍》的總筆畫數為10畫。
《公屍》是從古代漢語中衍生而來的詞語。
《公屍》的繁體字為「公屍」。
在古代,漢字《公屍》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據我們所知,目前并沒有發現特定的古代寫法。
1. 我們要尊重墓地内的公屍,不得隨意擾亂。
2. 這個公屍安葬在一座古老的公墓裡。
公墓、公共、屍體。
屍體、遺體、屍首。
生者、活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