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貢詩的意思、貢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貢詩的解釋

獻詩。古代的一種制度。将地方上的民情風俗.寫在詩裡,進獻給朝廷,以達到諷谏或歌頌的目的。 隋 王通 《中說·問易》:“諸侯不貢詩,天子不採風,樂官不達雅,國史不明變,嗚呼,斯别久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貢詩”是古代中國的一種政治與文化制度,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詩歌形式向朝廷反映地方民情,兼具諷谏和歌頌的雙重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功能 貢詩指地方官員或百姓将當地民情風俗、社會狀況以詩歌形式進獻給朝廷,目的是讓統治者了解民間疾苦或頌揚政績。這種制度既為統治者提供施政參考,也起到輿論監督作用。

  2. 曆史背景 該制度可追溯至周代的采風傳統,隋代王通在《中說·問易》中批評“諸侯不貢詩,天子不採風”的現象,側面印證了貢詩制度的衰落。

  3. 字義分解

    • 貢:原指進獻物品(如貢品),後延伸為人才舉薦(如貢生)。
    • 詩:以韻律語言反映生活的文學體裁,在此作為信息傳遞載體。
  4. 實施方式 地方通過詩歌記錄民生(如賦稅、風俗、災害等),内容或委婉諷谏,或直接歌頌,形式上需符合雅正傳統以被朝廷接納。

  5. 文化意義 貢詩制度體現了古代“詩言志”的傳統,将文學與政治結合,成為溝通中央與地方的重要渠道,對《詩經》等經典的形成也有間接影響。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文獻記載,可參考《中說·問易》等典籍(來源:、8)。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貢詩》的意思

《貢詩》是指在古代禮制中以詩歌形式向君主或高官獻上的一種禮儀文學作品。它通常是在重要的慶典、祭祀或宴會等場合中用來表達敬意和美好祝願的一種形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貢詩》的拆分部首是“貝”和“言”,其中“貝”是指貝殼,表示財富和珍寶,“言”是指語言、詩歌等,表示表達和創作。整個詞的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貢詩》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聘禮》中,用來描述古代貢獻給君主的詩歌。在古代宮廷文化中,君王會收集貢獻的詩歌,并進行欣賞和贊賞。

繁體

《貢詩》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貢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貢」字是由上部的「貝」和下部的「共」組成。「貝」表示貝殼,象征財富,「共」表示分享、共同,表示向君主獻上貢品。而「詩」則由上部的「言」和下部的「寺」組成,「言」表示語言、言論,「寺」表示廟宇,表示祭祀、禮儀。

例句

他向皇帝獻上了一首美麗的《貢詩》,以表達他對國家繁榮富強的美好祝願。

組詞

1. 貢品:指獻給上級的禮物或供品。

2. 貢獻:指對國家、社會、組織等作出的傑出貢獻。

3. 詩歌:指用文字表達思想和情感的文學體裁。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奉獻、進貢、獻詩。

反義詞:販賣、索取、支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