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设的意思、公设的详细解释
公设的解释
[postulate] [逻辑或数学中] 公认为真、因而无需证明其为正确的陈述
详细解释
不需要证明就可以认为是真的假设,例如,由一点到另一点可以引一条直线。
词语分解
- 公的解释 公 ō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国家,社会,大众:公共。 * (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让大家知道:公开。
- 设的解释 设 (設) è 布置,安排:设立。设置(a.设立;b.安装)。设宴。 筹划:设计。设法。 假使:假设。设或。设身处地。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公设”是数学、逻辑学等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通常指在某一理论体系中作为逻辑起点的基本假设,无需证明而被直接接受。它与“公理”密切相关,但两者在历史用法和语境中存在细微差异。
1. 定义与核心特征
- 公设(Postulate)特指某一学科(如几何学)中构建理论的基础命题,强调其在该领域内的“专用性”。例如,欧几里得几何的五条公设是几何推理的起点。
- 公理(Axiom)则更广义,指所有科学领域共同接受的普遍原则(如“等量加等量结果相等”)。现代数学中,两者的界限逐渐模糊,常被混用。
2. 历史背景与经典例子
- 欧几里得公设:在《几何原本》中,前四条公设描述几何作图的基本规则(如“两点可连一直线”),而第五公设(平行公设)因复杂性引发争议,最终催生了非欧几何。
- 非欧几何的突破:通过修改第五公设(如假设“过直线外一点有无数条平行线”),数学家构建了双曲几何等新体系,展现了公设对理论框架的决定性作用。
3. 公设与公理的区别
- 传统观点:公设针对特定学科(如几何),公理更具普遍性。
- 现代观点:两者均表示无需证明的初始命题,区别趋于消失。例如,在公理化集合论中,“公理”一词更常用。
4. 作用与意义
- 逻辑基础:公设为理论提供自洽的起点,所有定理均由其推导。
- 体系多样性:选择不同的公设可能构建完全不同的理论(如欧氏几何 vs. 非欧几何)。
其他语境中的用法
- 法律或制度:偶见“公设辩护人”等术语,指由政府设立的公益法律职位,但与数学中的含义无关。
若需进一步探讨公设的具体应用(如数学、哲学),可提供更针对性的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公设
公设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公”和“设”两个字组成。
“公”的部首是“八”,总笔画数为4;“设”的部首是“言”,总笔画数为11。
词源
“公设”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意为公共假设或者公认的设定。
繁体
在繁体字中,“公设”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不过,“公设”这个词的写法在古时候与现代基本上没有太大区别。
例句
1. 在讨论问题时,我们可以先作出一些公设,然后进行推理。
2. 这个理论是基于一个公设的前提。
组词
公设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多个词语,例如:
公设规定、公设条件、公设理论。
近义词
与“公设”相关的近义词包括:假设、设定、设想。
反义词
与“公设”相反的词为:事实、实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