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供僧的意思、供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供僧的解釋

将財物等施舍給僧人。 宋 蘇轍 《将遊金山寄元長老》詩:“麤砂施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僧三世報》:“ 東朗 往 花山 求見 月律 師懺悔,師為禮水懺,且令以三十金供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供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将財物或生活必需品施舍給僧人,以滿足其日常所需。這一行為常見于佛教文化中,既包含物質支持(如食物、衣物),也涵蓋金錢或物品的布施。

  2. 詞源與曆史記載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如蘇轍《将遊金山寄元長老》中“粗砂施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描述以普通物品供養僧人仍受接納。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談》也記載了“以三十金供僧”的實例,反映其曆史延續性。

  3. 佛教語境中的意義
    在佛教中,供僧是積累福德的修行方式之一。信徒通過供養僧團維護佛法傳承,僧人則專注于修行與弘法,形成互助關系。這種布施不僅限于物質,還包括尊重與護持佛法的心态。

  4. 現代應用場景
    常見于佛教節日(如盂蘭盆節)或法會期間,信徒向寺廟捐贈物資。例如,部分寺廟會在特定日子接受米面、日用品等“供僧”物品,用于僧衆日常生活。

  5. 相關延伸詞彙
    與“供佛”區别在于對象不同:供佛指向佛像或佛經,供僧則針對僧人群體。此外,“僧供”一詞可指代供養僧人的具體物品。

總結來看,“供僧”既是一種宗教實踐,也體現了佛教文化中施受雙方的精神聯結。其核心在于通過物質支持表達對佛法的護持,具有宗教儀式與社會互助的雙重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供僧的意思

《供僧》是一個動詞短語,通常指向寺廟中的僧侶提供物品或服務。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供僧》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亻”和“缶”。用五畫可以書寫。

來源

“供僧”一詞源自佛教,它代表着對僧人的供養和奉獻。*********相信,供養僧人可以積累功德,有助于個人修行和追求真理。

繁體

《供僧》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供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供僧》可能會稍有不同。在古籍中,常見的寫法有「供僧」和「奉僧」等。

例句

1. 他每個月都會到寺廟裡供僧。

2. 這個家庭經常供養和接待來訪的僧人。

組詞

供養、供奉、僧人、寺廟、修行。

近義詞

供養、供奉、奉獻。

反義詞

不供僧、不奉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