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家的器物。亦指持官家器物之人。《周禮·天官·阍人》:“凡内人、公器、賓客,無帥,則幾其出入,以時啟閉。”
(2).共用之器。多用于比喻。《莊子·天運》:“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義,先生之蘧廬也。” 郭象 注:“夫名者,天下之所共用。” 唐 高彥休 《唐阙史·崔相國請立太子》:“崇高之名,博施之利,天下之公器也。”此喻名利。《新唐書·讓皇帝憲傳》:“儲副,天下公器,時平則先嫡,國難則先功,重社稷也。”《舊唐書·張九齡傳》:“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為先,勞舊次焉。” 唐 王維 《獻始興公》詩:“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此喻太子之位、官爵。《資治通鑒·漢文帝十年》:“﹝ 司馬光 曰﹞:‘臣愚以為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親疏如一,無所不行,則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此喻法制。 明 王衡 《鬱輪袍》第四折:“我隻道天下惟有文章公器,稱得斤播得兩。” 劉半農 《奉答王敬軒先生》:“文字是一種表示思想感情的符號,是世界的公器。” 黃節 《李氏焚書跋》:“夫學術者天下之公器,王者徇一己之好惡,乃欲以權力過之,天下固不怵也。”此喻文章、文字、學術。
(3).比喻國家的有才能的人。 唐 劉長卿 《題冤句宋少府廳留别》詩:“世上無此才,天生一公器。” 唐 白居易 《除韋貫之平章事制》:“某官 韋貫之 ,溫重明正,國之公器,當官必守,臨事能斷。”
“公器”是一個具有豐富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字面解釋
比喻引申
“公器”一詞從具體器物發展為抽象的社會概念,貫穿古今的核心理念是公共性與公平性。其多義性反映了漢語詞彙在曆史演變中的文化深度。
《公器》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指的是公正、公平、公開的工具或器械,通常指具備公正性和公開性的工具、機構或法律準則。
《公器》的拆分為「八+工+口」。
它是一個兩個部首的組合詞,八部表示源自八的字形,工部表示源自工的字形。
其筆畫數為11劃。
《公器》的簡體字源自中國大陸的簡化字。
繁體字「公器」的寫法為「公器」。
《公器》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有差異。但在現代漢字推行後,它的寫法統一為「公器」。
1. 公器審理,拒腐防變。
2. 以公器審查,确保公正執行。
1. 公正:具備公正性的品質或行為。
2. 公開:公衆可以知道或參與的。
3. 公平:公正無私,不偏袒任何一方的。
1. 公道:指公正、公平、合理的做法。
2. 公允:公正、公平。
3. 公正:公平、公正無私。
1. 私器:指私自使用或占有的工具或器械。
2. 不公:不公正、不公平。
3. 暗器:指暗中使用的工具或器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