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工农速成中学的意思、工农速成中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工农速成中学的解释

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在一定时期内为培养工农及工农干部,使他们迅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设立的学校。我国于1950年创立。修业期限三年。毕业后,经考试可升入各种高等学校。自1955年秋季起停止招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工农速成中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加速培养工农干部而设立的特殊中等教育机构。该名称属于名词性短语,由限定词"工农"、形容词"速成"和中心词"中学"构成,整体采用偏正结构,强调教育对象的阶级属性和办学效率。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压缩学制(通常3-4年)和强化基础课程,帮助产业工人、农民及基层干部快速掌握中等文化知识,为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创造条件。这种教育形式体现了建国初期"教育为工农服务"的政策导向,课程设置突出政治理论、国文、数学和自然科学等基础学科。

教育部1950年颁布的《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的暂行实施办法》规定,招生对象须具备三年以上工龄或农业生产经验,年龄限制在18-35周岁。据统计,至1955年全国共创办87所此类学校,累计培养学员近5万人。1955年11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逐步停止招生,至1958年完成历史使命,其办学经验为后续成人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工农速成中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5年)为快速提升工农干部及工人文化水平而设立的特殊教育机构,其核心含义与历史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词义解释

该词由“工农”“速成”“中学”三部分组成:

二、设立目的

为巩固新生政权,快速培养具有革命经验的工农干部进入高等学校深造。如1950年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现人大附中前身)率先创办,由中央教育部直接领导,首批学生多为参加过革命斗争的基层干部。

三、历史背景

  1. 政策推动:1949年首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向工农开门”,1950年4月全国首所工农速中开学,1954年上海等地新建多所同类学校。
  2. 课程特色:采用文化课(语文、数理化)与政治课结合模式,并组织工厂、农村实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3. 终止原因:1955年因教育政策调整停止招生,1958年最后一届学生毕业,总计培养约万人。

四、历史意义

这一教育形式在短期内显著提升了工农群体文化素质,为新中国输送了大量建设人才。如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1950-1954年间培养的1400余人中,多人成为各领域骨干。其办学经验也为后续成人教育体系提供了参考。

如需查看具体学校案例或政策文件,可参考来源、9、10等官方校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爱贤念旧稗士悲烹狗表起秉臬不谐彩章草稿赤铁主义臭味相投矗矗彫轸独断独行耳石冯岑附项浮响纲银法关给归梦洪威慧悟饯赠忌恶经济危机精神抖擞静正钧辅俊慧铿拊课业傀儡戏窟室两川粮道遛早箩筐马迟枚疾衊染民纲南温带脑杓俳谐体朋樽平峒千仞无枝穷而后工毬仗阒其忍涕稔闻擅师尸解时彦首从同类相从同时通淫偷猎邪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