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貢賦和俸祿。《荀子·正論》:“爵列尊,貢祿厚,形勢勝,上為天子諸侯,下為卿相士大夫,是榮之從外至者也,夫是之謂埶榮。” 楊倞 注:“貢謂所受貢賦,謂天子諸侯也;祿謂受君之祿,卿相士大夫也。”
“貢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貢祿”由“貢”和“祿”組合而成:
《荀子·正論》中提到:“爵列尊,貢祿厚,形勢勝,上為天子諸侯,下為卿相士大夫。”
該詞反映了古代社會的等級制度:
以上解釋綜合了查字典(高權威性)和古籍注解(低權威性網頁)的内容。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可查閱《荀子》相關篇章。
《貢祿》可以指代古代官員的祿位或俸祿,也可以指代對人或物所給予的貢品。
《貢祿》的拆分部首為貝和卩,它一共有12畫。
《貢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制,貢品是以向君主進貢的形式表達敬意和效忠,而貢祿是以給予官員祿位或俸祿的方式獎賞他們的忠誠和努力。
《貢祿》的繁體字為「貢祿」。
在古時候,貢祿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大緻上仍保持貝和卩的形狀,并加上其他的部首或筆畫以示意義。比如用「貢祿」或「貢祿」。
1. 他以優秀的表現赢得了貢祿。
2. 這個國家向外國君主進貢了許多貢品。
貢獻、祿位、官祿、進貢、貢品。
俸祿、薪金、工資、報酬。
罰金、懲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