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婚禮時,夫婦共食一牲。牢,祭祀用的犧牲。《禮記·昏義》:“壻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 孔穎達 疏:“共牢而食者,在夫之寝,壻東面,婦西面,共一牲牢而同食,不異牲。”《天雨花》第二九回:“ 左公 道:‘他每日自具美食,不與他人則可,在賢壻乃是夫妻,自必共牢而食。’”
“共牢”是中國古代婚禮中的重要儀式,具體含義及文化背景如下:
“共牢”指新婚夫婦在婚禮上共食同一牲肉的禮儀。其中“牢”指祭祀用的牲畜(如牛、羊、豬),該儀式源自周代禮制。
最初特指婚禮儀式(《禮記》記載),後引申為泛指夫妻共同進食的行為。現代漢服婚禮複興運動中,該儀式常作為傳統文化元素重現。
主要記載見于:
共牢是指共同關押、囚禁的意思,也可以指公共監獄。
共牢的拆分部首為王和牛,共牢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共牢這個詞的源自于古代漢語,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成的。
在繁體字中,「共」的寫法與簡體相同,而「牢」的繁體字寫作「囉」。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共字在古時候的寫法有多種變體,主要是線條的形狀與筆畫的方向有所不同。牢字在古時候的寫法也有多種變體,主要是一些構造部件的位置和形态的變動。
1. 他們被關進了共牢,等待審判。
2. 共牢裡的囚犯常常互相勾結,進行犯罪活動。
共犯、共謀、牢房、收監等。
共同監禁、合囚、共關等。
釋放、脫離、解救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