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敬有禮。《呂氏春秋·審應》:“使人戰者,嚴駔也;意者恭節而人猶戰,任不在貴者矣。”
“恭節”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權威來源綜合說明:
一、基本含義
二、延伸含義 2.莊重慶祝節日(特定場景用法) 查字典等來源提出其可表示“以恭敬莊重的儀式慶祝節日”,但此用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解釋。
使用建議:
參考資料差異說明: 部分低權威網頁(如、6)重複引用了《呂氏春秋》的經典釋義,而的節日相關解釋缺乏古籍佐證,建議使用時注意區分語境。
《恭節》是一個詞語,意思是對重要節日或者紀念日表達敬意、莊重的态度。
《恭節》的拆分部首是心,筆畫為7畫。
《恭節》一詞的來源是由漢字組成的,其中“恭”表示尊敬、恭敬,而“節”表示節日、紀念日。
《恭節》的繁體寫法為「恭節」。
在古代,漢字《恭節》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基本上和現在的寫法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使用《恭節》這個詞語的例句:
1. 我們應該以恭節的儀态慶祝國慶節。
2. 在春節這個恭節之際,人們互相拜訪,傳遞祝福。
與《恭節》相關的組詞有:
1. 恭敬:尊重、恭順的态度。
2. 慶祝:莊重地慶賀、紀念某個重要的事件。
3. 儀态:舉止、行為舉止莊重、得體。
4. 祝福:對某人或某事表達美好的期盼和祝願。
5. 紀念日:特定日期,用來慶祝或者紀念某個重要的事件或人物。
與《恭節》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莊重:莊嚴、肅穆的态度。
2. 逢年過節:遇到每年的傳統節日時慶祝、慶賀。
與《恭節》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不敬:不尊重、不恭敬的态度。
2. 不莊重:輕率、不鄭重的态度。
3. 普通的日子:指沒有特殊意義、不值得慶祝的日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