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攻砭的意思、攻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攻砭的解釋

謂以石針紮刺治病。《宋史·趙鼎傳》:“今日之事,如人患羸,當靜以養之。若復加攻砭,必傷元氣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攻砭"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指出并批評缺點或錯誤,帶有規勸、匡正的目的。它屬于書面語,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但在古籍文獻中可見。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解析、文獻用例及關聯詞角度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含義

    攻砭(gōng biān)指通過言語或文字揭露、批評他人的過失或社會弊端,旨在促使其改正。

    例:

    “其文多攻砭時政之弊。” ——《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

  2. 語義側重

    • “攻”:本義為攻擊,引申為嚴厲指摘;
    • “砭”:原指古代治病的石針,喻指切中要害的批評。

      二字結合強調批評的尖銳性與針對性,近似“針砭”但更具主動性。


二、字源與構詞解析

  1. 單字溯源

    • 攻(gōng):

      甲骨文象手持器械擊打之形,《說文解字》釋為“擊也”,後衍生“指責”義,如《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 砭(biān):

      從“石”部,《說文》注“以石刺病也”,本為醫療工具(砭石),後比喻切中要害的批評,如《漢書·藝文志》:“箴石者,所以攻病也。”

  2. 并列式複合詞

    “攻”“砭”均為動詞性語素,通過同義複用強化“批判糾錯”之意,屬古漢語常見構詞法(如“耕耘”“追逐”)。


三、古籍文獻用例

  1. 批評時政

    “士大夫好攻砭時弊,然多空言無實。”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九

  2. 規勸個人

    “友人每以忠言攻砭吾過,得益良多。”

    ——明·袁宗道《白蘇齋類集》


四、關聯詞彙辨析


五、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今多見于文史研究或書面語體,日常交流中可替換為“批評”“指正”。其價值在于承載傳統文化中“以言匡世”的士人精神,如蘇轼《乞校正陸贽奏議進禦劄子》所言:“藥雖進于醫手,方多傳于古人”,強調借古人之智攻砭今弊。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3. 《日知錄集釋》(清·顧炎武)
  4. 《白蘇齋類集》(明·袁宗道)
  5. 《蘇轼文集》(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攻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解析:

一、本義:中醫治療手段

  1. 基本解釋
    “攻砭”原指古代中醫用石針(砭石)紮刺穴位以治療疾病的行為,屬于傳統針灸療法的一種。

    • 例:《宋史·趙鼎傳》中提到:“若復加攻砭,必傷元氣矣”,以針灸治療比喻治國需謹慎施策,避免過度幹預。
  2. 延伸含義
    在古籍中,“攻砭”可泛指醫家的診療行為,強調通過外部手段調節人體機能,與“靜養”形成對比。


二、引申義:言辭或辯論中的攻擊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含義演變為:


三、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原文或中醫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騃野備席鞭策兵人賓烕伯公出藍存志搗謊大卒登封洞天聖酒将軍都赫高肓官星顧後歸究昊天恩紅襖軍後章畫分皇門華敻會葬混編胡孫堅約齎奉鏡花悸慴困境兩全其美連踡麗詞慄斯魯室慢火謬略寞寂佞讇凝絕旁其平兩棋布星陳齊冠青玄九陽上帝欹嵚曆落确指衽裳殺業聖國噬齊師丈收縛撕咬松齋搜狝文籍先生小李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