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告敕的意思、告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告敕的解釋

即告身。朝廷授官的文憑。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九:“ 元昊 遣使戴金冠、衣緋、佩蹀躞,奉表納旌節、告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續集·到官呈告敕》:“今人初之官,賫告敕呈長官,乃得眎事。”《古今小說·裴晉公義還原配》:“ 唐璧 授 湖州 録事參軍…… 唐璧 也到歡喜,等有了告敕,收拾行李,僱喚船隻出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來源信息整理,"告敕"是古代朝廷授予官職的正式文書,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告敕"即"告身",特指古代朝廷頒發的官職任命文書,相當于現代官員的委任狀。在宋代文獻中尤為常見,如《涑水記聞》記載官員上任時需攜帶告敕呈交長官确認,程大昌《演繁露續集》提到"到官呈告敕"的流程。

二、曆史應用

  1. 作為官員身份憑證:新官赴任時需持告敕驗明身份,如《宋史·袁彥傳》記載官員憑周朝遺留的告敕獲升遷。
  2. 外交文書用途:《涑水記聞》載西夏元昊曾向宋朝呈納告敕以示歸順。
  3. 特殊形制要求:宋代告敕需包含皇帝與宰執大臣聯署,用黃紙绫裱制作,體現其權威性。

三、詞源構成 "告"指官方宣告任命,"敕"特指皇帝诏令,二字組合突顯了該文書的皇權屬性。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尚書·多士》"割殷告敕于帝"的記載,後逐漸演變為專指授官憑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告敕(gào zhè)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言字旁和口字旁,共有15個筆畫。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從古文中逐漸演變而來的。 《告敕》的繁體形式為「告誡」。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告」字更接近現代的「高」字,并且在左右結構中,表示事物或行為。 以下是幾個關于《告敕》的例句: 1. 我要向他們告敕,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2. 他向我大聲告敕,但我毫不在意。 與《告敕》相關的其他詞語包括: 1. 提醒:意思相近的詞語,用來指示對他人進行友好而溫和的告誡。 2. 忠告:指正告他人應當如何去做,常常帶有一定的勸誡和建議。 至于反義詞,可以考慮以下詞語: 1. 放任:意思相反的詞語,表示對他人行為或狀态的不加幹涉。 2. 縱容:指對他人錯誤行為的默許或容忍。 以上是對《告敕》這個詞的解釋和相關詞語的介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