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告敕的意思、告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告敕的解釋

即告身。朝廷授官的文憑。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九:“ 元昊 遣使戴金冠、衣緋、佩蹀躞,奉表納旌節、告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續集·到官呈告敕》:“今人初之官,賫告敕呈長官,乃得眎事。”《古今小說·裴晉公義還原配》:“ 唐璧 授 湖州 録事參軍…… 唐璧 也到歡喜,等有了告敕,收拾行李,僱喚船隻出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告敕是古代中國官方文書的專稱,指君主或朝廷頒布的正式命令文件。《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朝廷授官的文書",其詞源可追溯至"告"與"敕"的複合結構:"告"本義為宣告,特指上位者的訓示;"敕"則專指帝王诏令,二字組合凸顯了文書的政治權威性。

在具體應用中,告敕可分為兩類形制:一是唐代中書省起草的"畫敕",需經政事堂議決并加蓋印章;二是宋代實行的"禦筆手诏",由皇帝親筆籤發無需副署,如《宋史·職官志》記載的"凡除拜官職,中書進拟,面閱後以黃紙錄送門下省,謂之告敕"。

該文書類型在曆代行政體系中承擔重要職能,《唐六典》載其用于官員任命、爵位封授等事務,元代王恽《玉堂嘉話》記載:"凡制诰之體,赦宥曰制,命官曰敕,皆中書為之"。至明清時期,隨着诰命制度的規範化,告敕逐漸演變為針對五品以下官員的任命文書。

現存文獻中,司馬光《涑水記聞》記載宋真宗封賞王旦"特降手敕,不令拜舞",陸遊《老學庵筆記》詳述"元豐官制行,四品以上用诰,五品以下用敕",這些記載印證了告敕在官僚體系中的具體應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來源信息整理,"告敕"是古代朝廷授予官職的正式文書,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告敕"即"告身",特指古代朝廷頒發的官職任命文書,相當于現代官員的委任狀。在宋代文獻中尤為常見,如《涑水記聞》記載官員上任時需攜帶告敕呈交長官确認,程大昌《演繁露續集》提到"到官呈告敕"的流程。

二、曆史應用

  1. 作為官員身份憑證:新官赴任時需持告敕驗明身份,如《宋史·袁彥傳》記載官員憑周朝遺留的告敕獲升遷。
  2. 外交文書用途:《涑水記聞》載西夏元昊曾向宋朝呈納告敕以示歸順。
  3. 特殊形制要求:宋代告敕需包含皇帝與宰執大臣聯署,用黃紙绫裱制作,體現其權威性。

三、詞源構成 "告"指官方宣告任命,"敕"特指皇帝诏令,二字組合突顯了該文書的皇權屬性。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尚書·多士》"割殷告敕于帝"的記載,後逐漸演變為專指授官憑證。

别人正在浏覽...

班爛抱舋表厲不省差疊春岑淳勁除亡盜名奠基電子器件調擺彫潤鈍漢惡人先告狀餌人發坼訪族豐禨風襟憤恚梗斷公暇跪石果茶過為已甚國玺何勞灰律惑撓家燕集成謹處泾渭不分進善退惡九泉糾慝駿龐開落苦學倈兒吏方理家領納盟兄泥窩旁吏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忍順賞心亭升車生榮沒哀侍教生飾終水燈素和推步推擠托慮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