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膏脣販舌的意思、膏脣販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膏脣販舌的解釋

猶言膏唇拭舌。販舌,謂賣弄口舌。 南朝 陳 徐陵 《與楊仆射書》:“其外膏脣販舌,分路揚鑣,無罪無辜,如兄如弟。” 清 黃宗羲 《與李杲堂陳介眉書》:“弟焉得膏脣販舌,媚死及生,周旋其刻薄之心乎?”參見“ 膏脣拭舌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膏唇販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 gào chún fàn shé,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指人善于巧舌如簧,通過賣弄口舌達到目的,常帶有貶義色彩,形容言辭浮誇或刻意煽動。


詞源與出處

  1. 最早文獻:出自南朝陳代徐陵的《與楊仆射書》——“其外膏脣販舌,分路揚鑣,無罪無辜,如兄如弟。”
  2. 清代例證:黃宗羲在《與李杲堂陳介眉書》中亦用此詞:“弟焉得膏脣販舌,媚死及生,周旋其刻薄之心乎?”

用法解析


延伸學習

該成語中的“膏唇”原指塗抹油脂使嘴唇潤澤,比喻修飾言辭;“販舌”則指販賣口舌技巧,合起來強調對言辭的刻意經營。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于中性或褒義場景。

如需更全面的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膏唇販舌》這個詞是指那些善于用甜言蜜語、巧舌如簧來講人情世故或施展口才技巧的人。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膏”、“唇”、“販”、“舌”。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中,用來形容那些能夠巧妙使用言辭和語言來影響他人的人。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膏唇販舌」。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中,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的意思是相同的。例如,在古代有時會将“膏”寫為「膪」,但表示的仍然是塗抹于嘴唇上的膏狀物質,而“販”有時會寫為「販」,表示的仍然是買賣的意思。 一個例句可以是:“他是個膏唇販舌的人,總能說服别人相信他的觀點。” 一些相關的組詞可能包括:膏唇相許、膏唇拭舌、販賣嘴皮子等。 《膏唇販舌》的近義詞可以是口若懸河、巧舌如簧,反義詞可能是沉默寡言、語不驚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