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本的意思、藁本的詳細解釋
藁本的解釋
[Chinese ligusticum] 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Ligusticum sinense ),有中空而直立的莖,羽狀複葉,小葉卵形,花白色,根狀莖呈不規則塊狀。根和根狀莖入中藥,有散風寒、止痛等作用
揭車衡蘭,稾本射幹。——宋· 司馬相如《子虛賦》、《集解》引 郭璞注:“稾本,稾茇;射幹,十月生,皆香草。
詳細解釋
(1).香草名。多年生草本。葉呈羽狀,夏開白花,果實有銳棱,根紫色,可入藥。《管子·地員》:“五臭疇生,蓮與蘼蕪、藁本、白芷。”《淮南子·氾論訓》:“夫亂人者,若芎藭之與藁本也,蛇牀之與麋蕪也,此皆相似也。”
(2).著作的底本。 唐 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 王右軍 告誓文,今之所傳,即其藁本,不具年月日朔。” 明 宋濂 《題桂隱遺文後》:“ 濂 嘗受業公門,見公追念先德,日蒐墜逸,手録成編,此蓋其藁本也。” 清 黃宗羲 《與陳介眉庶常書》:“ 王應麟 欲舉是科,乃于制度典故,攷索殆遍。今之《玉海》,其藁本也。”
詞語分解
- 藁的解釋 藁 ǎ 〔藁木〕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中空,根可入藥。亦稱“西芎”、“撫芎”。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本的解釋 本 ě 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 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 草的莖,樹的幹:草本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 原來:本來。本領。
網絡擴展解釋
藁本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其名稱和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 字詞構成:藁本由“藁”(指幹枯的草木)和“本”(指根部)組成,字面含義與植物的幹燥根莖相關。
- 古籍記載:唐代《劉賓客嘉話錄》提到“藁本”指著作底本,後引申為藥材名。
二、植物學屬性
- 科屬與形态:為傘形科藁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發達呈結節狀,莖中空直立,花期8-9月,果期10月。
- 分布區域:野生于向陽山坡或濕潤水邊,主産于陝西、甘肅、河南、四川(藁本),以及遼甯、吉林、河北(遼藁本)。
三、藥用特性
-
性味歸經
- 性味:辛,溫。
- 歸經:主要歸膀胱經,部分文獻提及肝經。
-
功效與主治
- 散寒解表:用于風寒感冒,尤善緩解巅頂頭痛(常配伍羌活、川芎等)。
- 祛風除濕: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
- 外用功效:煎水洗或研末調塗,可改善疥癬等皮膚病。
-
藥理作用
- 揮發油成分有鎮痛、解痙效果,水煎劑可抑制皮膚真菌。
四、注意事項
- 禁忌人群:陰虛血虧、肝陽上亢及火熱内盛者忌用。
-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外用適量。
五、采收與加工
秋季莖葉枯萎或春季出苗時采挖根莖,除去泥沙後曬幹或烘幹。
總結來看,藁本既是植物名,也是以根莖入藥的中藥材,其名稱、功效與植物特性緊密關聯。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配伍或現代研究,可參考藥典或專業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藁本》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下面是有關《藁本》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藁本》的第一個字《藁》的拆分部首是艹,并且有14個筆畫;第二個字《本》的拆分部首是木,并且有5個筆畫。
來源:《藁本》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農村生活中的一種常見材料和物品。《藁》是指稻草,用于編織、繩索或者草帽等;《本》是指書籍的原始出處。
繁體:《藁本》這個詞的繁體字為《藁本》。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寫作《藁本》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但仍保持了大緻相似的意義和用法。
例句:張先生用藁本搭起一個簡易的遮陽棚。在圖書館裡,我看到了這本藁本的古籍。
組詞:《藁本》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多個有意義的新詞,比如《藁本書》、《藁本材料》等。
近義詞:與《藁本》相近義的詞有《稻草書》、《草籍》等。
反義詞:《藁本》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描述的是稻草和書本的特性和屬性,并沒有明顯的相反之處。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