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幹韻的意思、幹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幹韻的解釋

即兼韻。謂兼取通用韻中的一二字。 清 吳喬 《圍爐詩話》卷一:“ 唐 人有嫌韻、兼韻之法。嫌韻即出韻也;兼韻亦名幹韻,謂兼取通用韻中一二字也。嫌韻與兼韻可通用,不可轉用。寒與删、先得相兼,以其通用故也,而轉用之真、文、元則不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幹韻”是古代詩詞用韻的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兼韻”,即在詩歌創作中允許兼取通用韻部中的一兩個字使用。例如唐代詩人會在相鄰韻部(如“寒”“删”“先”韻)中借用個别字,但不可跨非通用韻部(如“真”“文”“元”)借用。

二、曆史來源

該概念出自清代吳喬《圍爐詩話》,書中提到唐人作詩有“嫌韻”與“兼韻”兩種用韻方式:

三、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體詩或近體詩的押韻規則中,目的是在嚴格韻部限制下增加用字靈活性。例如陳孚的詩歌曾合并“平水韻”的若幹韻部,體現了幹韻的實際應用。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例或韻部劃分,可參考《圍爐詩話》或詩詞格律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韻(gān yùn)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幹」和「韻」。 「幹」是一個意指“立直的木材”或“乾燥”的字。它由九個筆畫組成,由上而下寫,先寫一點,再寫橫畫,接着寫豎畫。 「韻」意為“音韻”的意思,是由邊旁組成的漢字。它由十一個筆畫組成,先寫上面的一橫,然後是兩個豎畫,接下來寫橫畫和撇畫。 「幹韻」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說文解字》,它被用來形容漢字的音韻特征。在繁體字中,「幹韻」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有些不同。例如,「幹韻」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的「幹」字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在字形上可能會加入額外的橫畫或豎畫。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的詩句中蘊藏着古老的幹韻。” 除了「幹韻」之外,還有一些相關詞彙可以與之搭配使用,例如「韻律」「韻味」等可以形容文字或音樂所帶來的美感和感覺。 「幹韻」的反義詞可能沒有一個明确的詞彙,但如果要表達相反的意思,可以使用與之相對的詞語,例如「無聲」、「無調」或「平淡」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