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抱琵琶的意思、抱琵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抱琵琶的解釋

語出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後因以比喻女子改嫁或移情他人。 清 李漁 《蜃中樓·義舉》:“若不是逼抱琵琶,怎顯他節操冰霜。” 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麗品》:“詩曰:‘含顰憶昔侍尊前,麗服明妝似水仙。今日相逢卿老矣,不堪回首問當年。不抱琵琶過别船,芳心與石一般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抱琵琶”是一個源自古典詩詞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文化背景如下:

  1. 詞語來源
    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原句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此句描繪了琵琶女初次露面時羞澀含蓄的情态,後文“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則暗示了她身世飄零的命運。

  2. 比喻意義
    該詞後來演變為對女性改嫁或情感轉移的隱喻。例如清代李漁在《蜃中樓·義舉》中引用此典,暗指女性再婚或情感變化。

  3. 文化延伸

    • 形象特征:常與“半遮面”連用,形容含蓄、矜持的姿态。
    • 現代用法:偶爾用于調侃或文藝表達,如“猶抱琵琶半遮面”形容欲言又止的狀态。
  4. 示例參考
    現代造句如:“情人節表達不再猶抱琵琶,愛情需勇敢直白”,體現了該詞從古典到當代的語義延續。

總結來看,“抱琵琶”既保留了原詩中的文學意象,又在文化演變中衍生出特定的社會隱喻,成為漢語中兼具美感與深意的典故。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抱琵琶(bào pí pá)這個詞源自于古代漢語,意指抱着琵琶。它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音(音),共有11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尤其是民間故事或戲曲。在古代,琵琶是一種傳統樂器,經常出現在音樂會、表演和社交活動中。人們用“抱琵琶”來形容演奏琵琶的姿态,耐人尋味。 “抱琵琶”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抱琵琶」,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抱琵琶的字形沒有太大的變化。一些研究人員表示,古代文字的變動主要是為了書寫的方便和簡潔,而不是為了改變其意義。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抱琵琶”這個詞: 1. 她坐在庭院裡,靜靜地抱着琵琶,如同一個仙子。 2. 他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每次抱琵琶都讓人陶醉其中。 與“抱琵琶”相關的組詞有抱琵琶手、抱琵琶夜、抱琵琶行等。 抱琵琶的近義詞可以是彈琵琶、撥弦、撥絃等,反義詞可能是放下琵琶、離開琵琶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