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尊稱盛佛具法具之瓶器。有花瓶、水瓶等數種。《觀佛三昧海經·觀四威儀品》:“長者遣婢持滿瓶金摩尼珠蓋,助王家供養衆僧。告言可信,汝持此物,貢上王家。婢聞是語,歡喜踴躍,持寶瓶走。”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甯寺》:“刹上有金寶瓶,容二十五石,寶瓶下承露金盤三十重。”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寶瓶宵注,則雨露隨軒;玉柄朝撝,則風霜滿席。”《儒林外史》第三五回:“當下樂止朝散,那二十四個馱寶瓶的象,不牽自走。”
“寶瓶”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涵蓋宗教、民俗、建築等領域,具體解釋如下:
舊時北方婚禮中,喜轎内會放置裝有五谷、金銀、珠飾等的寶瓶,寓意新人生活富足、多子多福。這一習俗反映了民間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在宋式轉角鋪作鬥拱或清式角科鬥拱中,寶瓶指位于由昂之上、承托角梁的瓶形木構件,屬于傳統建築中的裝飾與功能結合體。
在部分語境中,寶瓶被比喻為“保存智慧精華的容器”,如文學作品中形容其“保存作者智慧的純淨精華”。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佛教經典、民俗研究及建築術語等來源,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類釋義的完整信息,可查閱對應參考文獻(如、3、7等)。
寶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寶貴的器皿。
寶瓶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玉部,右邊是瓦部。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寶瓶在古代源自佛教經典中的一個物品,用來放置佛經和珍貴的物品。
繁體字“寶瓶”是寶瓶的另一種寫法,形狀和意義相同,隻是使用繁體字體。
在古時候,寶瓶有一種不同的寫法,字形中間的“玉”字右邊多加上一個“甫”字,稱為“玻瓶”。
1. 這個寶瓶是家族的傳世之寶。 2. 故宮博物院展示了許多精美的寶瓶。
寶瓶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例如“寶瓶香”、“寶瓶座”、“寶瓶宮”等。
與寶瓶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寶盆”、“寶鑒”等。
與寶瓶意思相反的詞語難以找到,因為寶瓶是用來保存寶貴物品的器皿,并無直接的相反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