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hy]∶表示發現先前沒有發現的情況
敢情天下雨了
(2) [of course;naturally]∶當然,表示求之不得
你要肯來,那敢情好
(3) [surely]∶表示情理明顯,結局有必然性,不用懷疑
辦個文化站嗎?那敢情好!
她唱得那麼好,敢情受過專業訓練!
(1).當然;自然。表示贊同。《紅樓夢》第二九回:“老祖宗也去,敢情好,就隻是我又不得受用了。” 老舍 《黑白李》:“‘剛沏上的茶,來碗?’‘那敢情好;我自己倒;還真有點渴。’” 魏巍 《東方》第一部第七章:“咱們的*********要有這麼大力量,那敢情太好了。”
(2).原來。《孽海花》第二三回:“敢情為了預備老佛爺萬壽的事情,内務府請了去商量,説不定多早才回家呢。”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五:“敢情胖嬸子并不是胖得走不動,而是故意的不來看他們。”《新華文摘》1981年第1期:“什麼‘釣魚’啊!敢情這是礦工的‘行話’,說的是‘交女朋友’!”
(3).莫非;難道。 歐陽山 《柳暗花明》一一○:“要買什麼東西?敢情你們還缺吃少穿麼?” 王汶石 《風雪之夜·新結識的夥伴》:“哪個 吳淑蘭 ?敢情是有三頭六臂?” 楊朔 《血書》:“敢情世間上淨是苦人,怎麼山南海北的湊到一塊,說起來可像一個苦娘養的孩子?”
(4).猶那麼。表示順着上文語,申說應有的結果。 老舍 《四世同堂》四二:“可是應酬太多,敢情就吃不動了!” 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五章:“敢情這倒得勁啦,用煤車拉上來,他們就不必用腿爬上坑來啦。”
(5).感歎詞。表示贊歎。 劉寶瑞 郭全寶 《活動之家》:“真做到體貼乘客心了,敢情!人家對待乘客那種熱情真是用語言都難以表達出來。”
“敢情”是一個北方方言詞彙,主要在京津唐地區使用,具有以下三種核心含義和用法:
1. 表示發現先前未察覺的情況
用于突然意識到某件事的真實情況,常帶有驚訝或恍然大悟的語氣。
例:“我說屋裡這麼冷,敢情是暖氣壞了!”()
“喲!敢情夜裡下了大雪啦!”()
2. 表達理所當然或明顯的情理
強調事情的發展符合邏輯或必然性,無需懷疑。
例:“辦個托兒所嗎?那敢情好!”()
“她唱得這麼好,敢情受過專業訓練!”()
3. 表示贊同或求之不得
用于回應他人提議,表達欣然接受或認可。
例:“你要肯來幫忙,那敢情好!”()
其他補充信息
若需更詳細的方言用例或地區差異,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例句及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