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lder brother]∶對兄長的稱呼
(2) [brother]∶對年輕男子的親熱稱呼——尤其是某些少數民族地區年輕未婚女子對自己異性朋友的稱呼
(3) [son]∶滿族父母對兒子的稱呼
(4) [young prince]∶清代皇室稱沒有成年的皇子
(1).哥哥。《宣和遺事》後集:“如今阿哥被 靈州 同知使往 燕京 下文字,不久亦須此來。”《官場現形記》第八回:“難末,倪又勿懂哉。倪格娘有個過房兒子,算倪的阿哥,從前也勒一爿洋行裡做買辦格。”
(2).對年紀跟自己相近的男子表示親熱的稱呼。《水浒傳》第三回:“ 魯提轄 道:‘阿哥,你莫不是 史家村 甚麼 九紋龍 史大郎 ?’”《白雪遺音·八角鼓·酒鬼》:“我将阿哥送到府上,反惹的大嫂子出來數落了我一場。”《中篇小說選刊》1983年第2期:“一個小夥子奔過去趁機找便宜:‘叫我一聲阿哥,我教你們踏黃魚車。’”
(3). 滿 俗。同輩彼此間的互稱。 清 吳振臣 《甯古塔紀略》:“各村莊 滿洲 居者多, 漢 人居者少……等輩彼此稱呼曰阿哥,有呼名者。”
(4).為父母對兒子的稱呼。《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老爺聽了這話,把臉一沉,問道:‘阿哥!你在那裡弄得許多銀子?’”
(5).為對皇子的通稱。 清 梁章鉅 《稱謂錄·皇諸子》:“諸皇子亦有稱阿哥者,知阿哥當為皇子之通稱。”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一:“ 乾隆 初元, 寧化 雷公 ,以庶吉士蒙特召,侍阿哥書房講讀。”
“阿哥”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對兄長的稱呼
指同輩中年齡較長的男性,屬于傳統漢語中對“哥哥”的通俗表達。例如《官場現形記》中提到的“阿哥被靈州同知使往燕京下文字”,即指兄長。
對年輕男子的親昵稱呼
尤其在少數民族地區(如部分南方方言區或滿族聚居區),年輕未婚女性常用此稱呼表達對異性朋友的親近感,類似“大哥”或“小哥”的用法。
滿族家庭中的特定含義
在滿族文化中,“阿哥”(滿語發音為à ge)是父母對兒子的稱呼,帶有親昵色彩。例如清代滿族家庭中父母稱兒子為“阿哥”。
清代皇室的稱謂
清朝時期,“阿哥”特指未成年的皇子。根據清朝制度,皇子成年受封爵位後(如貝勒、親王),便不再稱“阿哥”。例如提到“阿哥一般指尚未封爵的未成年皇子”。
方言及現代用法
在部分漢語方言(如吳語、粵語)中,“阿哥”仍用于口語中稱呼兄長或年輕男性。現代文學或影視作品中,也常沿用這一詞彙以體現曆史或地域特色。
注意:部分含義存在發音差異。例如滿語中的“阿哥”發音為“à ge”,而漢語中通常讀作“ā gē”。此外,清代文獻中“阿哥”多指皇子,但民間用法更側重于親屬或社交稱謂。
阿哥是一個漢字詞彙,常用于中文口語中。它可以表示尊稱年長一輩或有智慧、有威望的人。
阿哥的拆分部首是阝和口,總共有9個筆畫。
阿哥源于古代漢語,起初通常用于稱呼皇室貴族或位高權重的人。後來,這個詞被廣泛用于稱呼尊敬、欣賞或向他人請教的對象。
阿哥的繁體字為阿哥。
在古代漢字中,阿哥的寫法沒有明确的規範,常常根據個人的風格和書寫習慣而有所變化。
1. 阿哥,請指教一下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
2. 阿哥,你的經驗對我們非常寶貴。
阿哥沒有固定的組詞形式,但可以根據具體語境和需要與其他詞彙組合使用。
大哥、老哥、兄長、前輩。
小弟、晚輩、後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