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廷中樞總要之職。 唐 宋 多指尚書省執政官。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谏》:“卿達識周材,義方敬直,故輟綱轄之重,以處方面之權。” 宋 蘇轍 《蘇頌免尚書左丞不許不允批答》:“擢寘綱轄之地,以為先後之寄。”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父執之禮》:“ 崇寧 間, 陸佃 農師 在政府日,有大卿 岑象先 嵓起 ,於 農師 為父執。一日來訪,延之堂奧,具冠裳拜之。既而 岑 作手簡來謝雲:‘……然大将軍有揖客,古人以為美談,今文昌綱轄(指 陸佃 )有受拜客,顧不美於前人乎?’”文昌,尚書省的别稱。 陸佃 任尚書右丞, 宋 代為執政官之一,故稱。
"綱轄"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應用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綱"原指漁網的總繩,引申為事物的關鍵部分或總體原則,《說文解字》釋為「綱,維紘繩也」;"轄"本義為車軸端鍵,後衍生出管轄、統攝之義,《廣雅》注「轄,鍵也」。二字合稱指代國家政務的核心管理體系,特指對重要事務的統籌監管。
二、曆史語義演變
三、文獻應用特征
該詞多出現于典章制度類文獻,如《通典》稱「綱轄整肅,百僚承式」,突顯其在官僚體系中的規範作用。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逐漸被「管轄」「統籌」等新詞替代,但仍見于曆史研究領域。
主要參考來源:
“綱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及解釋如下:
朝廷中樞總要之職,尤其在唐宋時期多指尚書省的執政官員。例如唐代劉肅《大唐新語》提到“辍綱轄之重”,宋代蘇轍的奏折中也用“綱轄之地”代指尚書省要職。
部分詞典(如)提到其廣義可引申為“對國家或組織的規範管理”,但這一用法在曆史文獻中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結合《大唐新語》《宋史》等文獻進一步了解實際使用場景。
别提别有風趣冰散瓦解巉刻産穑陳篇搐鼻醇酒婦人春漲初診擣遒打下手地丑德齊斷限獨創性對面襟酦酵諷勵傅抱石故事片害寇行政行為橫越會籍魂髓護作疾不可為金苞金殿金牛山遺址考征流芳百世蟊螟毛頭迷湯話木桁弄鬼弄神錢範淺略孅犁竊眸青椒青籬權子母曲穴三不拗六深港通慎火手録唆激唐堯逃潛佻勇吐哺捉發無告五會無明夜小砑諧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