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格的意思、感格的詳細解釋
感格的解釋
謂感于此而達于彼。 宋 李綱 《應诏條陳七事奏狀》:“然臣聞應天以實不以文,天人一道,初無殊緻,唯以至誠可相感格。”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八章:“望卿與陪祭諸臣務須齋戒沐浴,克盡至誠,獻飨緻祭,感格忠魂。”
詞語分解
- 感的解釋 感 ǎ 覺出:感觸。感覺。感性。感知(客觀事物通過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感官。 使在意識、情緒上起反應;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變化:感動。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
- 格的解釋 格 é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格子紙。方格兒布。 法式,标準: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資格。 表現出來的品質:格調。風格。人格。國格。性格。 阻礙,隔閡:格格不入。 擊,打:格鬥。格殺。 推究:格
網絡擴展解釋
“感格”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感格”由“感”和“格”兩字組成:
- 感:指對外界事物的感受、體驗;
- 格:意為沖擊、震動,引申為強烈的觸動。
整體含義為感受到某種情感或思想的強烈沖擊,強調内心被深刻觸動的狀态。
二、出處與用法
- 曆史文獻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李綱的《應诏條陳七事奏狀》:“唯以至誠可相感格”,指通過真誠達到感化或溝通的效果。
- 文學引用
姚雪垠在《李自成》中寫道:“獻飨緻祭,感格忠魂”,描述通過祭祀活動感動忠魂的意境。
三、現代解釋
- 核心意義:強調以真誠引發他人或外界的情感共鳴,甚至達到“感于此而達于彼”的效果。
- 常見場景:多用于描述精神層面的觸動,如文學、哲學讨論中,或形容祭祀、儀式中的虔誠感召。
四、總結
“感格”既包含個人情感的強烈體驗,也蘊含通過真誠行動影響他人或超自然存在的含義。其用法兼具文學性與哲理性,常見于古典文獻及嚴肅文學作品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感格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具有特定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感(心)和格(⺈十)。感的部首是心,筆畫數為13;格的部首是⺈(疒),筆畫數為10。這個詞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
感格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具有深刻的意義。感指的是感受、感應的意思。格指的是規矩、準則、标準的意思。因此,感格可以理解為遵循規矩、準則的感受或感應。
在繁體字中,感格的寫法保持不變。沒有特殊的變體或異體字。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我們現在的有所不同。根據考古發現和曆史文獻記載,古代漢字的形狀、結構以及筆畫順序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感格這個詞彙的古時候寫法沒有特殊的變化,仍然是用現代漢字的形式進行書寫。
下面是一些關于感格的例句:
1. 他心存感格,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的工作。
2. 在這個行業中,遵循感格是非常重要的。
3. 隻有按照感格去做,才能獲得真正的進步。
4. 公司的發展倚重于每個員工感格的貫徹執行。
與感格相關的其他詞彙包括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組詞:感受、感應、規矩、準則。近義詞:感覺、體會、觸動。反義詞:違規、不合規矩、不遵循。
通過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理解感格這個詞的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