泔淡的意思、泔淡的詳細解釋
泔淡的解釋
盛滿;充滿。 唐 顔真卿 劉茂 《登岘山觀李左相石尊聯句》:“流霞方泔淡,别鶴遽翩翻。”一說美味。見《漢書》 王先謙 補注引 宋祁 說。
詞語分解
- 泔的解釋 泔 ā 〔泔水〕洗過米或洗碗洗菜用過的水。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淡的解釋 淡 à 含鹽分少,與“鹹”相對:味淡。淡水。淡化。 淺,薄,含某種成分少,與“濃”相對:淡酒。淡綠。淡薄。淺淡。淡雅。天高雲淡。 不熱心:冷淡。淡泊(對名利不熱心)。淡漠。淡忘。恬淡。 營業不旺盛:淡
網絡擴展解釋
“泔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存在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文獻語境具體分析:
一、基本釋義
-
形容美味
該釋義源于揚雄《甘泉賦》的“秬鬯泔淡,肹蠁豐融”,其中“秬鬯”指古代祭祀用的香酒,“泔淡”在此處描述酒香醇厚、滋味甘美。這一用法多見于漢代文獻,被《文選》等經典收錄。
-
表示盛滿或充滿
唐代顔真卿與劉茂的聯句“流霞方泔淡,别鶴遽翩翻”中,“流霞”指美酒,“泔淡”則形容酒液充盈的狀态。清代學者王先謙在補注《漢書》時,引宋祁的觀點支持此說。
二、詞源與争議
- 字形溯源:“泔”本義為淘米水(《說文解字》:“周謂潘曰泔”),後引申為水貌,“淡”則指清淡。兩字組合後,具體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
- 學術分歧:部分學者認為“美味”與“盛滿”二義可能并存,例如“秬鬯泔淡”既可理解為美酒味道醇厚,也可指酒器充盈,需結合古代注釋進一步考證。
三、使用建議
若閱讀古籍時遇到此詞,建議優先考察具體語境。例如,在描述祭祀、宴飲場景時多指向“美味”,而描繪容器或自然景物時更可能表示“充滿”。可參考《漢書》補注及唐代詩文用例輔助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泔淡(gān dàn)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泔”和“淡”兩個字組成。下面是有關這個詞語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泔”字的部首是水(氵),它由6個筆畫組成。
- “淡”字的部首也是水(氵),它由11個筆畫組成。
來源及繁體:
- “泔淡”一詞的來源是古代漢字組合,用來形容食物的味道不夠濃郁,不夠鮮美。
- 在繁體字中,“泔淡”一詞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中,有一種更常見的寫法,即“泔澹”。這種寫法仍然保留了“泔淡”的意思。
例句:
- 這碗湯太泔淡了,我喝不下去。
- 雖然菜色鮮美,但湯卻有些泔淡。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組詞:泔水(gān shuǐ)- 指由飯後剩餘或糟粕等沏的弱茶,也形容極為蒼白的樣子。
- 近義詞:淡薄(dàn báo)- 形容味道淡或人情淡漠的意思。
- 反義詞:濃郁(nóng yù)- 形容味道濃重或色彩鮮豔的意思。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助到你!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再次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