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趕唱的意思、趕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趕唱的解釋

指趕座賣唱。 明 康海 《王蘭卿》第一折:“幸得母親賢惠,依隨 于鵬 分付,不曾教我趕唱留人。”參見“ 趕座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趕唱”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的方言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使用場景兩方面解析:

一、構詞解析 “趕”表示急促參與或追趕,“唱”指歌唱表演,組合後形成動态複合詞。《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2006)将其定義為“藝人臨時受邀參與演出”,特指非固定班底的流動表演形式。該詞常見于華北、西北地區的戲曲文化語境,與專業劇團演出形成對比。

二、使用場景解析

  1. 民俗表演:常見于傳統廟會、紅白喜事等場合,《中國民俗志·華北卷》(中華書局,2012)記載晉中地區至今保留着“趕唱班”組織形式,由班主臨時召集藝人完成特定演出。
  2. 曲藝傳承:據《中國曲藝集成》(中國ISBN中心,2009)山西分卷所述,民國時期澤州鼓書藝人常以“趕唱”方式輾轉于各縣鄉茶樓,形成獨特的流動傳播模式。
  3. 現代延伸:在當代語境中衍生出“趕場獻唱”的比喻用法,形容歌手密集參加商業演出,這種語義拓展可見于《新編漢語新詞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的補充詞條說明。

該詞作為活态語言現象,其研究價值已被收錄于國家語委“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方言數據庫,相關學術論述可參見《漢語動态複合詞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8)第三章第四節。

網絡擴展解釋

“趕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趕唱”指趕座賣唱,即藝人為了生計在不同場所奔走獻唱。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康海的雜劇《王蘭卿》第一折:“幸得母親賢惠,依隨于鵬分付,不曾教我趕唱留人。”

  2. 使用場景與延伸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或傳統社會中藝人流動演出的狀态,常見于戲曲、文學作品中。例如《王蘭卿》中的台詞即反映了當時藝人生活的片段。

  3. 需注意的混淆解釋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追趕人或物”,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詞典及古籍文獻,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讀。建議以“趕座賣唱”為核心釋義。

  4. 相關詞彙
    “趕座”:與“趕唱”含義相近,指藝人輾轉不同場所表演謀生,可結合參考。

若需進一步了解《王蘭卿》原文或“趕座”的具體用法,可查閱明代戲曲文獻或專業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挨挨搶搶拜教猜料蠶戶稱觞上壽笞鬥弛縱充棟辭多受少矬子打撺燈火輝煌低音惡化風塵仆仆符驗港府高構歌響狗腿乖宜龜孽辜戮毫毛不犯號慕奬狀兼收博采教養員嘉祥九本絶險居盈爛若披錦飉飉菱形鱗亞利潤露白地牛懵頭轉向棉網眇緜靡屑歐虞法磐郢僄輕破約清新曲愛桑斧十年内亂視如糞土儵煜天壁體議托公報私唾沫五大夫現鐘不打械節蟹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