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改土歸流的意思、改土歸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改土歸流的解釋

明 清 兩代在 雲南 、 貴州 、 四川 、 廣西 等地少數民族地區廢除土司,實行流官統治的一種政治措施,旨在加強中央對邊疆地區的統一管理。 明 永樂 十一年(1413年)平定 思州 、 思南 兩宣慰使亂後,廢土司,設 貴州 布政使司,置 思州 、 思南 等八府。 清 雍正 時,采用 雲 貴 總督 鄂爾泰 改土歸流建議推行于西南諸省。也稱改土為流。亦省作“ 改流 ”。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 東川 雖已改流三十載,仍為土目盤據。”參閱《明史·貴州土司傳》及《雲南土司傳》、《廣西土司傳》, 清 袁枚 《武英殿大學士太傅鄂文端公行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改土歸流”是中國明清時期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推行的一項政治改革政策,旨在加強中央集權。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改土歸流即廢除世襲的土司制度(由地方少數民族首領世襲統治),改設流官(由中央政府任免、可調換的官員)進行管轄。其核心是變“土官治土民”為“流官治土民”,将地方行政納入中央統一管理體系。

2.曆史背景

3.實施措施

4.影響與意義

5.補充說明

該政策在清代文獻中也被稱為“廢藩置縣”,但更通用的别稱是“土司改流”“改土設流”。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事件或地區案例,可參考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改土歸流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意思是重新調整土地分配,使土地歸還到原來的水流區域。下面為你整理了該詞的拆分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 拆分部首:改(gǎi)土(tǔ)歸(guī)流(liú) 筆畫:改(7畫)土(3畫)歸(6畫)流(10畫) 來源:《左傳·僖公四年》是最早提到“改土歸流”的典故,指的是齊國僖公對土地進行重新劃分,将原先散亂的土地劃歸到河流流域中。 繁體:改土歸流 古時候漢字寫法:改土歸流 例句:在城市規劃中,要根據水流情況進行改土歸流的調整,以減少洪水災害。 組詞:改革、土地、流域、歸還 近義詞:整頓土地 反義詞:分散土地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