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愆的意思、概愆的詳細解釋
概愆的解釋
謂掩蓋前愆。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下·劉王氏》:“惟 王氏 雖烈,是已醮婦,於例不能請旌。乃賦一詩刻諸墓上雲:‘分釵劈鳳已聯年,就義何妨晚概愆。’”
詞語分解
- 概的解釋 概 à 大略,總括:大概。概論。概述。概貌。梗概。概要。概算。概括。概念(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概率(概率論的基本概念。用來表示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量稱為此事件的“概率”。亦稱“或然率”
- 愆的解釋 愆 ā 罪過,過失:愆忒。愆尤。罪愆。 耽誤:愆期。愆滞。 過:愆伏(天氣冷暖失調,多指大旱或酷暑,有變化無常的意思)。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概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整體含義:指“掩蓋過去的過失或罪過”。“概”在此處為動詞,意為“掩蓋”;“愆”指“罪過、過失”。
- 構成解析:
- “愆”:本義為“過錯”,如《說文解字》釋為“過也”,引申為罪責、延誤(如“愆期”)。
- “概”:此處取“概括、遮掩”之意,而非常見的“大概”義。
2.文獻用例
清代錢泳在《履園叢話·雜記下·劉王氏》中記載了一則典故:王氏為守節自盡的烈婦,但因是“已醮婦”(再嫁之婦),按禮制無法獲朝廷旌表。作者在墓志銘中寫道:“分钗劈鳳已聯年,就義何妨晚概愆”,意指王氏雖晚節掩蓋前過,但大義仍可彰揚。
3.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言語境,尤其涉及對曆史人物行為的評價,強調對過往過失的隱晦或修正,常見于古代文獻、碑銘等嚴肅文體中。
4.近義與關聯概念
- 近義詞:文過飾非、掩罪飾非(但“概愆”更側重“遮掩”而非“美化”)。
- 反義詞:悔過自新、引咎自責。
5.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屬于生僻詞,多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中。需注意其語義隱含的倫理争議(如是否應掩蓋過失)。
如需更深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履園叢話》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概愆(gài qiān)一詞的意思是指錯誤或過失。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心,其中木表示與植物有關,心則表示與情感、思維相關。概愆的筆畫數是9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中。
在繁體字中,概愆的寫法是「槪愆」,其中「槪」的部首是木和亥,「愆」的部首是心和妟。這些不同的寫法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下可能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别。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在金文中,「概」的古代寫法可能是「才」加上象征樹木的部分,而「愆」可能是「心」和「婚」的結合。這些變化是隨着時間推移而發生的,現今的我們看到的概愆的形态是在曆史演變中逐漸形成的。
下面給出了一些關于概愆的例句:
1. 他出席會議遲到了,這是他的概愆。
2. 每個人都會犯錯,重要的是要從概愆中學到教訓。
3. 我對你的概愆表示理解,我們都會犯錯誤。
與概愆相關的組詞有很多,比如概念(gài niàn)、概要(gài yào)、過失(guò shī)等。概愆的近義詞可以是錯誤(cuò wù)、疏忽(shū hū)、違規(wéi guī)等,而它的反義詞可能是準确(zhǔn què)、謹慎(jǐn shèn)、合規(hé guī)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對概愆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再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