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征的意思、符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征的解釋

符瑞;符兆。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又於湖( 臨平湖 )邊得石函,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長四寸,廣二寸餘,刻‘作皇帝’字。於是改 天冊 為 天璽 元年。 孫盛 以為 元皇 中興之符徵,五湖之石瑞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符征(fú zhēng)是現代漢語中的一個專業術語,主要應用于語言學、符號學及文化研究領域。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基礎釋義

符征(Signifier)指符號中可被感知的物質形式部分,例如聲音、圖像或文字形态。它作為概念的載體,本身不具備固有意義,需與“符旨”(所指)結合才能構成完整符號。

例: 詞語“樹”的發音或書寫形态即符征,指向“具有樹幹枝葉的植物”這一概念(符旨)。


二、符號學延伸含義

在索緒爾語言學理論中,符征與符旨的關系具有任意性,不同語言對同一概念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符征(如英語“tree”與漢語“樹”)。結構主義學者進一步指出,符征的意義依賴于其在符號系統中的差異關系,例如“紅”的符征需通過區别于“黃”“藍”等顔色符征才能确立語義邊界。


三、文化研究中的應用

符征在文化符號解讀中具有動态性。同一符征可能因語境變遷産生新符旨,如傳統“龍”符征在中華文化中象征皇權,當代亦可代表民族精神。後現代理論強調符征的“漂浮性”,即符征與符旨的關聯可能斷裂,導緻符號意義多元化(如“蘋果”符征可指向水果、科技品牌或宗教典故)。


四、使用場景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商務印書館,1980)
  2. 羅蘭·巴特《符號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ISBN 978-7-300-09067-7)
  3. 特倫斯·霍克斯《結構主義和符號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4. 趙毅衡《符號學:原理與推演》(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ISBN 978-7-305-08232-0)
  5. 斯圖爾特·霍爾《表征:文化表征與意指實踐》(商務印書館,2013)
  6. 喬納森·卡勒《文學理論入門》(譯林出版社,2008)

網絡擴展解釋

“符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ú zhēng”,其核心含義可綜合解釋如下:

  1. 基本詞義
    “符征”指符瑞或符兆,即古代認為象征吉兇、預示未來的自然現象或特殊标記。例如《水經注·漸江水》中記載,臨平湖邊發現刻有“作皇帝”字樣的石頭,被視為“元皇中興之符征”,即國家興盛的預兆。

  2. 字形與結構

    • 符:本義為朝廷傳達命令的憑證,引申為符號、标志、相合之意。
    • 征:原指行軍遠途,後擴展為象征、預示、證明(如“征象”“征兆”)。
  3. 用法延伸
    部分資料提到“符征”可作成語,表示事物具有特殊象征意義,例如某種現象或符號被賦予預示功能。但需注意,這一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可能為現代引申。

  4. 注意點
    在文獻中,“符征”常寫作“符徵”(“徵”為繁體),兩者為異體關系,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建議:若需深入研究,可查閱《水經注》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半天潮紅慈仁殂殒道臣洞房耳食耳聞目擊惡向膽邊生防秋封凍鋒燹剛健公共積累鬼怪漢東蚌黑沙地獄橫波獲旗節夜久旱逢甘雨鸠居鵲巢角逐俊補課利客廬連石僚寀靈勝流口水騄駿沒味面面俱圓明德門目攝哪箇撚梢子逆令甯武子片劄劈裡巴拉平白潛迹前修伽那榮氣鋭氣删定官沈緜舍棄市布石材史鑒十經童子燙鬥襪統僞經小潔校試渫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