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鈇钺的意思、鈇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鈇钺的解釋

(1).斫刀和大斧。腰斬、砍頭的刑具。《荀子·樂論》:“且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軍旅鈇鉞者,先王之所以飾怒也。”《漢書·戾太子劉據傳》:“忠臣竭誠不顧鈇鉞之誅以陳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 顔師古 注:“鈇,所以斫人,如今莝刀也。” 宋 蘇轼 《上韓丞相論災傷手實書》:“疏遠小臣,腰領不足以薦鈇鉞。”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八》:“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於鈇鉞。”

(2).泛指刑戮。《南史·何尚之傳》:“﹝ 範曄 ﹞宜出為 廣州 ,若在内釁成,不得不加以鈇鉞。”《西遊記》第二五回:“徒弟,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槍,不可加鈇鉞。” 清 洪昇 《長生殿·獻飯》:“誰肯再甘心鈇鉞,來奏君王。”

(3).指帝王賜予的專征專殺之權。《禮記·王制》:“諸侯賜弓矢,然後征。賜鈇鉞,然後殺。” 孔穎達 疏:“賜鈇鉞者,謂上公九命得賜鈇鉞,然後鄰國臣弑君、子殺父者,得專讨之。” 唐 韓愈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有弓矢鈇鉞之權,皆國之元臣。”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孟子·離婁上篇十二》:“ 文王 當 商 命未改之時,猶然受 商 之鈇鉞以專征。”

(4).借指将軍幕府。 唐 喻凫 《秋日将歸長安留别王尚書》詩:“清晨鈇鉞内,隻獻白雲吟。”

(5).星名。《晉書·天文志上》:“參十星,一曰參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鈇鉞,主斬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鈇钺”(fū yu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器物功能綜合理解。以下是其詳細釋義:

1.刑具與刑戮

2.權力象征

3.代指軍事機構

4.天文含義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案例或考古實物,可參考《荀子》《史記》及商周青銅器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鈇钺》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指古代用來擊打和破壞敵人的鐵制武器,通常形狀像斧頭且帶有鋒利的刃。該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金」和「刀」。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9畫和2畫。 鈇钺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被廣泛用于描述武器和戰争。它的繁體字體寫法為「鈇鉞」。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鈇钺的古漢字寫法可能會稍有差異。 以下是一個關于鈇钺的例句:「戰士手持鈇钺,勇往直前,打敗了敵人。」 除了鈇钺這個詞,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钺鈆」(yè duàn)指的是古代将軍佩戴的钺和鈆之類的武器,用以表示将軍的權威和尊貴。 在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斧钺」(fǔ yuè)來描述具有類似形狀和功能的武器。反義詞方面,可以使用「和平」(hé píng)來表示相反的概念,強調和諧與和睦。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滿足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