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腹腴的意思、腹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腹腴的解釋

(1).魚肚下的肥肉。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作魚鲊》:“布魚於甕中,一行魚,一行糝,以滿為限,腹腴居上。” 唐 杜甫 《阌鄉姜七少府設鲙戲贈長歌》:“偏勸腹腴愧年少,軟炊香飯緣老翁。” 宋 蘇轼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詩:“似開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陳三立 《雪晴放舟題寄南昌樂群學舍諸子》詩:“筍蒲煮酒膾腹腴,羹芼薑橙餉雞蘇。”

(2).比喻内地富饒之區。 明 徐渭 《代雲南策問》:“其在高甲雋才,往往欲試利器,甘盤錯,易險阻,叱羊腸者,顧以駢任腹腴,卧而了治。” 清 錢謙益 《兵使慈溪馮公進秩督學福建序》:“ 閩 之在海内,以局勢論之,當為邊角,不當為腹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腹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魚腹下的肥肉
    該詞最早見于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作魚鲊》,指魚肚部位的肥美肉質。例如:“布魚于甕中,一行魚,一行糁,以滿為限,腹腴居上”。唐代杜甫、宋代蘇轼等詩人也曾在詩句中以“腹腴”形容美食,如蘇轼寫道:“更洗河豚烹腹腴”。

  2. 比喻富饒地區
    明代徐渭在《代雲南策問》中用“腹腴”代指内陸經濟繁榮之地,如“骈任腹腴,卧而了治”。清代錢謙益的文獻中亦有類似用法,強調地域的豐饒。

二、引申與結構

“腹腴”既可指具體食材部位,亦可借喻富饒區域,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曆史演變中的多義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腹腴》是一個漢字詞彙,形容一個人或動物的腹部肥胖或豐滿的狀态。下面是相關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腹腴》的第一個漢字“腹”,部首是⾻字⾁,共有⾁字組成;第二個漢字“腴”,部首是繁體字中的⼟字⾁,共有16個筆畫。 來源:《腹腴》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例如《莊子·人間世》中“肺為沸,謂之(腹腴)”。它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者動物體态肥胖,暗示富足或善養。 繁體:《腹腴》的繁體字是「腹蕪」。這個繁體字在一些古書或古文獻中可能會出現。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字體的變化,《腹腴》的古文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現在主要使用的寫法是《腹腴》。 例句:他長時間的不運動和暴飲暴食導緻他的腹腴如同一個小球。 組詞:腹部、腹肌、腹水等都是含有“腹”字的詞彙。 近義詞:肥胖、臃腫、肥大。 反義詞:纖瘦、苗條、瘦弱。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